①模仿行為:像本例一樣,因為模仿了口吃同學的講話而使口吃固定下來。
②精神創傷:在受到重大精神創傷的兒童如親人病故、被拐賣、嚴重虐待後可出現口吃。因為口吃可緩解精神創傷所帶來的焦慮情緒。
③大腦功能側化異常:左撇子兒童的家長在試圖改變他們用右手的轉變過程中,往往出現言語流利差、口吃等問題。這種現象提示負責語言的大腦半球功能側化不完全或者功能側化不良是引起口吃的原因之一。
慢性口吃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而不能自行痊愈的一類口吃。慢性口吃的發病多數與遺傳因素有關,得出這一結論是基於兩種現象:(1)口吃兒童家族中,患口吃的人數要比一般人群多。(2)通過雙胞胎的研究發現,單卵雙胎(長相一模一樣)兩人同時患口吃的可能性要比雙卵雙胎(像同胞一樣,長相存在差異)兩人同時出現口吃的可能性高得多,但並不意味著父母口吃一定遺傳給子女或者子女的口吃一定來自父母。遺傳的方式和途徑可以是多種多樣,仍然是遺傳學家和語言學家研究的課題之一。
@@@五、治療與幹預
在對口吃兒童提供谘詢幫助時,我們應該做到這幾點:
(1)可采用“中性忽視”療法:當孩子出現言語不流利或者輕度口吃時,應采用“中性忽視”療法,即不要對他過分關注,更不能指責和批評,不要給他一種“大家都在注意我的講話”感覺,以減輕他的情緒反應。
(2)要有好的講話習慣和氛圍:不模仿口吃者講話,不催促兒童講話,講話氣氛要平靜、富有鼓勵性。
(3)樹立自信:可利用唱歌、朗誦、讀外語時言語節律正常的這一特點,讓孩子多進行這方麵的練習,既可以養成好的言語節律,又可以從中找到自信,促進成功。即所謂“唱著說”治療。
(4)矯治訓練:可根據每個兒童的不同症狀采用:①放慢節律,延長聲母發音時間。如“我一是一男一孩”,要說成“w-o shi nɑn hɑi”。尤其是一句話開頭第一個字的聲母和韻母之間的間隔要延長,盡量減少重複。②控製言語速度。可在口吃患者耳內安裝一個微型節拍器,借助於固定的節拍以養成言語節律。更重要的是要放鬆自己,精神放鬆、有自然的講話環境、全身肌肉也要放鬆。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找出自己的言語節律,既能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又不會出現明顯的口吃現象。
(5)心理支持:給口吃孩子以支持,目的是為了建立和增強自信心。另外需要重視的一點是,同伴會因口吃而嘲笑患兒,它會在無形中打擊患兒講話的積極性。對患兒的理解、尊重是最大的支持。當然,對少數有明顯情緒反應的兒童,可以考慮使用小劑量抗焦慮藥物,對穩定情緒、放鬆肌肉都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