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吸手指,是嬰兒期的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長大後(一般是2歲以後)依然存在,就是不良習慣,應當積極地予以糾正。吮吸手指情況特別嚴重的兒童,還會影響其牙齒發育,造成咬合不正常等問題。
吮吸手指的原因:一是兒童借吮吸手指之類的習慣動作來放鬆自己,排解內心的焦慮;二是有些孩子由於父母的糾正辦法不當而使吮吸手指這一行為變得頑固難改,如在手指上塗藥水等等。
糾正方法:
(1)如果孩子吮吸手指的情況不過於嚴重,那麼父母可采取置之不理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置之不理比嚴厲指責要好得多”。孩子吮吸手指時,不要注視他,不和他講話,也不議論他,而要好好愛撫他,可表揚說:“我喜歡你這樣不含手指的孩子,你不含手指真像個大人。”當孩子不吮吸手指時,可以拍拍肩膀表示讚賞。
(2)提供“替代品”。如果孩子在緊張時用吮吸手指幫助自己鎮靜,可以給他一個用手捏著玩的小玩具諸如小口哨等,代替手指放在口中,同時幫助孩子鎮靜。
(3)提高孩子對吮吸手指的自覺意識。孩子吮吸手指一般是不自覺的習慣動作,幫助孩子提高對此行為的自覺意識,可以起到增強自我控製的作用。另外可以委婉地告訴孩子吮吸手指的樣子很不好看。
(4)切斷特定情境與習慣動作之間的聯係。首先通過觀察、記錄,確定孩子最喜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吮吸手指;其次在這些時間、地點安排輕鬆、有趣的活動。此時父母可在一旁監督、提醒、獎勵孩子。例如孩子愛在飯前獨自吸吮手指,可有意地安排他與家人一起做輕鬆的家務,避免誘發吮吸手指的情境出現。
(5)明確執行對孩子違反規定的懲罰。
(6)采取正強化療法:有多種具體措施和方法組合對減少或消退吸吮手指行為進行獎勵和表揚(正性強化物)。一般來說,隻有到幼兒園大班,仍然過於頻繁地吮吸手指的孩子,才用得著采取這樣的治療措施。矯治前選擇的正性強化物,按由弱到強的順序排列為:微笑、擁抱、花紙、五角星、戶外遊戲、玩具小汽車、帶頭飾、表演、與媽媽一起玩等。
(7)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戶外活動、有趣的遊戲、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根治吮吸手指這一行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