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事件的增加並不能完全歸結為媒體的報道,但我們應對生命持有敬畏感。首先,對自殺事件的全方位、全天候的報道。大眾媒介的放大和凸顯作用會對自殺行為產生負麵影響,自殺報道的配置如遵循同一性原則會加劇維特效應的蔓延,給受眾帶來心理暗示和恐慌;其次,對自殺方式以及自殺心理的細致描述。例如韓國女星崔真實在浴室內上吊自殺後,短短的一天之內韓國就有2名女性采用相同的方式自殺;富士康跳樓員工生前的心理狀態:“生活失去希望”、“活不過今晚”、“工作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來”等描述,如此強烈的心理暗示隻能讓悲劇重演;最後,簡單的歸結自殺的原因,忽略自殺行為的後果和自殺行為的深層原因,隻報道而不警示。例如3月17日富士康女員工田玉跳樓後身負重傷,媒體和大眾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並引以借鑒警示他人。這些實際上都是媒體的一種“不作為”的表現。受眾擁有知情權,我們可以報道自殺事件,但不能用“娛樂化”的心態對自殺事件進行炒作,應該自覺的進行反思,並以專業的眼光提出質疑,用媒體的力量去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三、對媒體報道自殺事件方法的思考
對自殺行為的報道並不會直接導致自殺行為的產生,客觀、及時的報道無可厚非,但在自殺事件的報道上,媒介的放大和凸顯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心理脆弱的受眾,不進行正麵教育和幫助,就會陷入“不作為”的危險境地。這裏針對報紙對自殺事件的報道方式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在報道的版麵上,媒介應避免采用大量篇幅或是整版的報道布局,同一性原則設計版麵會給受眾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看起來會感到壓抑。“不斷挖掘自殺者的自殺原因以及社會各界的反饋,版麵設計通常圖文並茂,使用醒目的標題並把文章置於報紙的頭版頭條,文章言辭華麗浪漫,帶給公眾的不僅是即時的信息,還讓公眾留下深刻的記憶”④報道不可放在頭版頭條或是主要版麵的顯著位置。版麵的色調也要柔和一些;圖片應盡量不用,如果要使用,應該采用小幅的或手繪圖片,不宜采用彩色照片,更不能插入事發現場的照片;標題的製作應盡量簡單,字號不能太大,不宜在標題裏出現“自殺”、“跳樓”以及涉及自殺方式和自殺地點的字眼。
其次,報道的語言及內容上,使用煽動的、慫恿的語言,會給受眾造成自殺是正常行為的錯覺。不宜報道自殺事件的發生地,如浴室、大橋、高樓等建築物以及湖泊山脈等,更不應報道某地曾發生過多少起自殺事件。避免對自殺的方法進行描述,如上吊、割腕、服毒、跳樓等,這些會導致有相同心理的受眾去仿效。還有就是對新奇的自殺方式要避免報道,有些受眾會因好奇心而去嚐試。對死者生前的生活狀態及心理描述要盡量少,這些會給受眾一種參照、對比,相應的會帶來強烈的心理暗示。對一些知名人士的自殺需謹慎對待,雖然具有新聞價值,但這會給其崇拜者造成心理打擊和暗示,可能引發悲劇。
最後,對自殺事件的報道應體現人文關懷。對自殺事件的報道要持有謹慎的態度,不能肆意炒作,更不能將其娛樂化,要在報道中明確表明媒體的反對立場;報道的數量要盡量少,不能營造自殺是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的氛圍;報道盡量有利於尊重和安慰自殺者的家屬;要減少對部分受眾的心理暗示;在報道中應提供適當的心理輔導及心理谘詢的相關方式,給心理脆弱者以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①③【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25、127
②趙振宇、張強,《尊重生命、關愛生命——來自媒體自殺報道的調查與思考》,《社會》,2004(8)
④路鵬程,《媒體自殺新聞的內容分析——一個精神健康傳播的視角》,《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3)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