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文字與圖畫的結合。圖畫是新聞報道配發圖片中包含品種最多的,包括如插畫、漫畫、速寫、連環畫、國畫、油畫、水粉畫、版畫、剪紙、雕塑等等。圖畫常常根據文字稿的內容進行“再創作”,用以形象地說明新聞報道中的某個或某些重要內容,以增強感染力,加深讀者對文字稿的理解,或是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通過誇張、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現主題事件或人物。英國《經濟學家》從創刊多年來就堅持使用精彩動人的漫畫和插圖,以其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常常成為照片的替代品,而且具有獨到的、發人深省的作用和魅力。近年來,國內財經報道也越來越多注意配發圖畫,使版麵越發生動有趣,充滿活力,更具親和力。仍以2004年8月5日《財經》的《高盛進入中國》為例,在其正文大標題旁,就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插畫。一張麵值20元的綠色美鈔插上了一對由麵值100元的人民幣製作而成的翅膀,而這兩種錢幣組成的形狀恰巧是隻俯衝向下的鷹的模樣,鷹頭正對著標題中“高盛”二字。這幅插圖很有動感,而且構思巧妙,將“外資”、“中國”和“金融證券”等關鍵詞都一並囊括其中,頗有寓意。
五、個性化定位
在講究個性化的時代,個性決定媒體的生存。美國科學家傑克·富勒指出:“為了生存每份報紙都必須反映一個特別的讀者群,通常情況下就如同手握一麵鏡子照著某個地方。”⑤財經新聞作為經濟新聞的一個分支,讀者細分最為明晰。一是生活日益富裕的投資大眾,可細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投資知識並定期閱讀財經新聞的個人投資者;一類是無投資知識、無閱讀財經新聞習慣、基本上跟風的投資者;二是具有投資決策權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三是其他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特別是金融動向的人們,比如學者、專家和媒體從業人員等。
目前西方財經報刊的受眾定位已經十分清晰,財經新聞報道也顯得個性十足。比如美國《華爾街日報》和美聯社就是針對投資大眾,針對機構投資者的有《機構投資者》《阿爾法》等,彭博新聞社主要針對金融專業人士。反觀中國目前的大多財經報紙,讀者定位就比較含混,比如《經濟觀察報》的定位是“理性、建設性”,強調“以中國社會擁有財富、擁有權力、擁有思想、擁有未來的實力階層為讀者對象”這樣的讀者定位很不清晰。《第一財經日報》的讀者定位是“權威、主流、市場化的商業報紙,密切關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反映中國製度高度重視和經濟轉型的整體圖景,追蹤世界經濟和金融。”這種立意高遠表達含混的定位是想把盡可能多的人群鎖定為目標讀者,定位含混妨礙了讀者毫不猶豫式的選擇。2009年12月由新華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辦並成功創刊的《財經國家周刊》定位就十分清晰:“將在深入研究中國發展麵臨的大格局、大課題的前提下,以建設性的態度,向全球發出前瞻性的‘中國判斷’,勾勒全球財經報道的‘中國坐標’,以負責任的專業水準,打造國際一流財經大刊。《財經國家周刊》將突出報道來自決策層的高端信息和經濟社會一線的調研成果,目標讀者是包括海內外政府管理部門負責人、企業高層管理者、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和關注財經趨勢的各界人士。”一看就明白:《財經國家周刊》是一種高端定位。
讀者定位不準確必然帶來財經新聞報道的同質化現象,而同質化的報道是沒有出路的。隻有個性化的、具有差異性的財經新聞報道才能在受眾細分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擁有一個相當穩定的受眾群體。在財經新聞競爭中,麵對同題競爭、要麼不做,要做得比別人更好。如果有人已經做得很好,而且新聞事件又足夠重大,就要努力從不同角度去報道。記者要善於從共享的財經信息中尋找一種與眾不同,尋找一種差異,這是目前麵臨同質新聞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
總之,進入新世紀的中國財經新聞報道朝百姓化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2009年10月美國《華爾街日報》平均日發行量達到202萬份,超越《今日美國》成為美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對於一份商業性財經報紙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經濟大國而言,我們期待著出現一家發行量很大的商業財經性報紙。
【本文係湖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新世紀中國財經新聞報道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08C282】
參考文獻
①賀宛男、佟琳、唐俊:《財經專業報道概論》,複旦大學出版社,2006:1
②胡潤峰:《財經新聞報道與寫作》,複旦大學出版社,2006:4
③龐瑞鋒:《財經新聞道——對話美國頂尖財經媒體高層》,南方日報出版社,2008:26
④曹鑰,《淺談圖片配發在報刊財經報道中的作用》,《新聞與寫作》,2004(9)
⑤傅愛軍:《中國科技新聞十大百姓化趨向》,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48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