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突發事件的媒體應對(1 / 2)

業務探索

作者:汪 雷

【摘要】生活在當下,社會環境日益複雜,環境問題也更加突出,很多天災人禍等突發事件不期而至。這些突發事件因其不可預料性以及快速傳播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了巨大影響,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得知此類消息,如何在最近的時間采取行動成了人們最為關切的問題。而媒體作為重要的信息發布機構在危機發生時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當下應該認真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突發事件 新媒體 信息發布

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南海域發生7.3級海底地震後引發海嘯……這隻是近年來發生的較為引人注目的突發性事件之一,這些事件使人們措手不及,不僅給人們精神上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財產損失。麵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這些重大突發類事件,媒體應該在其中擔當何種角色,應該如何履行職能,這是對媒體的重大考驗。從媒體對事件的處理上來看,既有“集體失語”,也有“密切關注”,中國媒體的彷徨、猶豫、反思、進步也在其中一點點得到見證。

從媒體的經驗來看,對於突發事件現在已經不是“報”與“不報”的處理,而是該“如何報”“怎樣報”的問題。也就是要達到傳播學上所說的“傳播效應的最大化”,這裏更多的涉及到媒體報道的方式方法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突發事件,它有哪些危害和特征。

按照澳大利亞危機管理專家羅伯特?希斯的研究,突發事件(或危機、災難、緊急情況)是指對全國或部分地區的國家安全、社會安全和公共秩序、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重大威脅和損害,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急需快速作出決策的緊急公共事件。

它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不可預見性。事件的發生難以預料,突如其來,影響力強,涉及麵廣,持續性大,信息呈現多渠道傳播特征,容易引發人們關注,一般受眾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進行全麵深入的思考。

2、意義重大,影響麵廣。突發事件會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生活在其中的大部分個體都會感受到它的影響;不僅如此,而且突發事件在基本結束後,仍能夠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產生持續的影響。

3、突發事件還呈現多渠道傳播的特征。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僅僅是大眾傳播媒介,還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信息渠道獲得所關心的信息,如電話、網絡、手機短信等。

正因為突發事件有這樣一些顯著的特征,所以媒體在應對突發事件的時候應該掌握一定的策略,應該根據大眾的心理和事件的性質製定傳播計劃。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及時、全麵、可靠的信息是不可少的,但是僅僅這些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受眾對新聞的需求,他們不但要求媒體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更多的時候他們要求對事件的解答。新聞信息可大致分為客觀事實性信息和主觀意見性信息兩大類。前者提供具體的事實細節,後者提供態度、價值判斷、邏輯推理以及情感等,是抽象的意見性信息。伊戰期間,媒介信息內容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評論增多,且形態多樣。像在對伊戰報道時,不但有現場直播,更多的是軍事評論,嘉賓的訪談。這些信息不僅使觀眾了解了戰事、帶來了專業性的視角,更重要的是在大量的信息麵前,給受眾提供了最為有效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