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語節目主持人麵臨的機遇和挑戰
播音·主持
作者:劉 晨
【摘要】在跨文化傳播這一概念逐步登上國際傳播的舞台時,一個新的職業也應運而生——英語節目主持人。國內從事這一職業的電視人麵臨著巨大的挑戰,究竟挑戰源自何處,該如何應對?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英語節目 跨文化傳播 主持人
一、英語節目主持人相關概念
1、英語節目主持人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林海春教授將這一職業定位為“母語為非英語的,集采編播一體的、記者型主持人”。①
2、英語節目主持人職業的產生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和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正積極謀取和鞏固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大國地位,這就要求我國的跨文化傳播工作要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麵,美國、英國及其他母語為英語的國家也在利用其語言優勢對外播放其本土文化產品,為傳播意識形態服務。作為跨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電視英語新聞是國際受眾了解中國最方便也最直觀的窗口,電視英語新聞主持人,為達成國際間的交流與溝通搭建了一座橋梁。
二、電視跨國傳播——爭奪話語權
1、電視跨國傳播中的強勢勢力
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大師漢斯·摩根索曾說過“爭奪強權的鬥爭不僅以政治壓力和軍事力量這樣的傳統方式來展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爭奪人心的鬥爭”。②我們不可否認在當今國際電視傳播力量中占據強勢地位的依然是西方傳媒。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
(1)地域上,電視產業集中在歐美地區。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由於經濟相對落後,資金不足和人才匱乏,其所掌握的傳播技術和媒介資源都遠遠不及西方發達國家。資源的傾斜性從根本上導致了傳播力量的傾斜性,“文化帝國主義”現象隨之出現。1998年,美國控製了全球75%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和製作,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電視節目有60%-80%的欄目內容來自美國,幾乎成為美國電視節目的轉播站。③西方所宣揚和昭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隨著電視信號而輻射其他國家和地區,對很多經濟落後、處於社會轉型期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產生深遠的影響。
(2)語言上,英語和其他西方語言占據主導地位。電視跨國傳播呈現的另一個不平衡性為英語獨霸天下。如今在互聯網上,主導性語言是英語,約占90%以上,漢語卻占不到1%。④我們所麵臨的局麵就是想在世界範圍內施加影響,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必須使用英語進行國際傳播。
2、電視跨國傳播——國家形象塑造
“國家形象是一個綜合體,它是國家的外部公眾和內部公眾對國家本身、國家行為、國家的各項活動及其成果所給予的總的評價和認定。”⑤美國國際關係專家福山在《曆史的終結》中認為,冷戰結束以後,在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歸結為軟權力——國家民族形象的競爭。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政策,中國自身也缺乏有效的對外傳播信息的渠道。而今天,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排名世界前幾位,經濟增長同樣也影響著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但相比之下,我國電視跨國傳播的影響力卻與我國目前的大國地位不相匹配。我們需要通過電視媒體的跨國傳播,把中國的曆史文化與風土人情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實現我們的跨文化傳播,給人以中國正在“全麵崛起”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