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國內英語節目主持人所麵臨的挑戰
1、當前國際媒介環境——多元文化環境
全球化傳播格局的形成加速各種文化的融合,而跨文化傳播這柄“雙刃劍”在麵臨吸收世界多元文化,豐富和發展自己民族文化的難得機遇時,也承受著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和西方意識形態惡意滲透的巨大壓力。作為國內英語節目主持人,其在跨文化傳播中既擔當著“國際文化傳播”中“文化衝突”的斡旋者,又扮演著“國際文化傳播”之“本土文化”傳播的“使者”。⑥英語節目主持人其自身是本土文化的產物,相對於異域文化的本土公民而言仍是“外來人”。如何讓受眾接受自己“本土文化”之風俗習慣,是國內英語節目主持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2、國內媒介環境——從業發展空間狹窄
國內各電視台目前開設英語欄目的頻道數量並不多。除了中央電視台的中文國際頻道(CCTV4)和英語頻道(CCTV9)外,地方電視台開設英語節目的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城市,如浙江、上海、廣州、江蘇等。這些城市由於對外交流機會較多,經濟實力領先於國內其他地區,且居住有較多外國人,為英語節目的開設提供了條件。但現在仍呈現覆蓋麵窄,節目品種單調的特點,加上內陸城市地方台很少開設英語節目,使得我國對外宣傳依舊主要依賴中央電視台。目前,節目形式多以英語新聞和談話類節目為主。
3、國內人才培養狀況——國際新聞人和英語主持人培養力量較弱
目前國內開設新聞傳播專業的學校很多,但開設國際新聞專業的學校很少,每年向國際新聞傳播行業輸送的人數比較有限。國內高校開設英語播音主持專業共有3所學校,開設英漢雙播專業的高校僅為1所。做一名合格的英語主持人,首先必須具備紮實的英語功底,其次要熟悉新聞傳播專業知識。同時要對國際政治形勢,國際傳播環境和他國文化及本國文化精髓非常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在進行對外傳播時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把握傳播方式和傳播尺度。
4、國內外英語節目主持人對比
在對國內英語節目主持人和國外主持人進行對比,和參考了一些資料後,筆者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其區別在於:
(1)西方新聞節目主持人學者化。出於發揮新聞高時效、速編排、節奏快、更真實的需要,往往需要選擇一位富有語言表達能力的資深記著來承擔新聞傳播“最後一棒”的角色,因此國外新聞欄目更注重選擇一名評論型新聞主持人。在美國,新聞節目主持人都是記者出身。因此,我們常常發現,國外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並不是以年輕貌美取勝,觀眾也並不是為其流暢的語言所折服。往往吸引受眾的是他們的博學多識。⑦
(2)國外談話節目主持人成熟化。西方媒體在挑選節目主持人時更側重其實踐背景和生活閱曆。他們需要的是不僅能提供社會信息,還可表現自己的思想、經驗和學識的主持人。在西方,年過古稀的主持人有高身價,因為他們以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親身閱曆展開話題,往往會產生更強說服力和吸引力。國內的新聞從業人員和主持人,大多是高校科班出身,具有學曆背景,也具備紮實的專業功底。主持人隊伍迅速擴大並呈現年輕化的態勢,記者與主持人開始出現交叉。總體說來,主持人充滿活力,各式各樣節目作品也不斷推陳出新,但是有深度,有影響的主持人較為貧乏。央視9套目前大量引進了外籍專家從事節目製作和播音工作,希望可以將中西方文化很好融合,找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達到跨文化傳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