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8日,晚報刊發了一條《她的經曆可比張海迪》的新聞,報道了臨泉縣任莊希望小學校長任影,身殘誌不殘的事跡,記者以細膩的文筆,突出的情節描寫,使得該篇文章讀起來特別感動人心。
在隨後的周五策劃會議上,大家一致認為,任影的事跡可以進一步往下挖掘,通過大量的新聞事實更好地詮釋任影的精神內。為此,在《任影日記摘錄》後,晚報及時和市關工委聯係,邀請相關負責人對任影事跡進行評論,於8月25日以《任影精神是本教科書》為題集中進行了刊發。
經過一係列的連續報道,任影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又接連刊發《愛湧來》、《沒想到張海迪就在我們身邊》、《網友眼中的張海迪》等稿件,而這也引起了省級媒體、中央媒體甚至省領導的關注。9月8日,新華社刊發了任影的長篇通訊《隻要心中有太陽》的報道;9月10日,省委書記張寶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省教育工作者向任影學習。
縱觀整個關於任影的報道,不僅有清晰的思路,而且在各個時間段都預先安排了相應的新聞,通過不同的角度,對任影的事跡進行報道,最終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也增強了報紙的影響力。
對於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王家壩檢查指導防汛抗洪工作的報道,《潁州晚報》作為地方報紙,沒有像以往那樣,僅僅刊登新華社的通稿。而是在報社領導的指導下,另辟蹊徑,以“情”取勝。找準切入點後,策劃室及時作出策劃,決定推出《溫總理的親民情懷》專題報道。
7月27日,晚報繼26日刊發溫總理第五次視察王家壩的消息後,又推出長篇通訊《和沿淮人民心連心》,同時刊發了本報記者從王家壩發回的兩篇稿件《蒙窪人民眼中的平民總理》、《治淮工程築起防洪堤壩,以及《五下蒙窪,見證總理的親民情懷》這篇回顧性稿件。四篇稿件圖文並茂,以四個版的篇幅,深度而生動地體現了總理的親民、愛民情懷。
策劃深入人心
經過半年來的實踐,每周一次的策劃會,基本上都會安排5到10個重點選題,作為未來一周的主打新聞,形成當期報紙的主要看點和賣點,提高了報紙的質量。以2010年8月份為例,策劃的選題多達二三十條,有的策劃稿件獲得了報社好新聞獎。
隨著策劃的作用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明顯,策劃的理念開始深入報社全體采編人員的心中。特別是記者部,由於多在一線奔跑,獲得了大量鮮活的線索,這都成為策劃的源泉。而記者部下設的各個報道小組,相關牽頭人也根據小組報道的特點,每周都會向策劃室上報重點選題,經過策劃室的討論,來決定是否做大做強。
比如,晚報民生報道小組,根據自身特點,接連上報了“新生軍訓”、“中小學開學”以及“教輔書濫用”的選題,經過策劃室的安排,大都做成了當天的重點新聞,甚至上了頭版導讀。
不僅如此,普通記者也擺脫了固有的思維模式,開始有意識地嚐試新聞策劃,一方麵自己獨立做策劃,另一方麵借助策劃室的力量,集眾人之智,進一步挖掘新聞線索。
而策劃的普遍推廣,提高了報紙的質量,也使得晚報這份市場化報紙,有了更多的看點和賣點。這應該說是策劃的功勞。■
(作者單位:潁州晚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