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民知情權利的勝利
在9·11事件以後,美國政府把安全視為壓倒一切的優先目標,尤其是《愛國者法》的通過,標誌著布什政府以公共安全為名擠壓公民權利的成功。不過時至今日,公民權再次成為美國民眾關注的首要問題。 維基解密網站的宗旨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保障人們自由獲取信息和通訊的權利。“隻有信息的自由流通,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我們社會中存在的不正之風。一個健康的社會,必須保護信息的交流,信息交流必須未經審查。”維基解密網站的Daniel Schmitt表示。
“對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不是公眾知情,而是公眾不知情”。
六、網絡話語權的勝利
互聯網是一個沒有中心、不分等級,擁有極大的自由而少有限製的虛擬世界,是一個完全破除現實世界等級觀念的第二社區。③網絡用戶在互聯網這個“第二社區”中形成了張揚個性,抵製世俗權威的獨特文化心理,不再滿足於做麵對傳統媒體時的那種完全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尋求自己的網絡話語權。
維基解密網站就為廣大網民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其話語權的平台。在這樣一個匿名的網絡環境中,網民可以將自己掌握的信息上傳至“維基解密”而不用擔心身份會被泄漏,其網絡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七、公民的隱私權利受到威脅
不可否認,“維基解密”在保障了公民話語權、知情權方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維基解密”公布的一些信息也涉及到了公民的隱私權。
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競選搭檔佩林的私人郵件賬戶曾被黑客竊取,之後,她和家人的大量私人照片以及一些郵件內容被維基解密網站公布在網上,引發民眾熱議。對此,麥凱恩競選團隊斥責“維基解密”的行為是對公民隱私權“赤裸裸的侵犯”。
2009年11月,維基解密網站曝光了超過50萬條9·11事件發生當天美國民眾通過手機發送的短消息內容,其中包括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地方官員的短信。“維基解密”表示,這批短信是匿名人士提供的,他們公布這些短信隻是為了盡可能地還原9·11事件發生當天的情形。
“維基解密”以保障公民知情權為由而對於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信息進行披露,其行為本身是不道德的。公民的知情權和隱私權都是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權利,不能為其中之一去侵犯另一方。
結語
“維基解密”事件還在繼續,不論結果如何,其產生的重大影響已經創造了曆史。不久的將來也許我們會發現,“負責任的泄漏一切”也並非最理想的模式。但是,在此之前,沒有哪個人、哪個組織、哪個國家能夠抹去“維基解密”今天所做的所有探索和努力,其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所倡導的“信息自由”觀念已經創造了一個神奇,使我們向“信息自由”的理想王國又邁進了一步。■
參考文獻
①網易新聞專題,http://news.163.com/special/wikileaks/
②王磊,《“維基解密”背後的秘密》,《中國報道》,2010(10)
③吳揚帆,《淺談網絡時代的“新聞自由”》,《出版發行研究》,2007(3)
(作者: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0級新聞學專業碩士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