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隨筆
作者:陳 峰
【摘要】本文從批判性思維的概念入手,提出培養報紙新聞編輯的批判性思維有助於他們創新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優化新聞品相,追求差異發展,提升報紙核心競爭力,並闡述了培養報紙新聞編輯的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 新聞編輯 報紙
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報業麵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下,報紙如何提高新聞產品質量,滿足讀者需要、市場需求,尤為重要。
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 Thinking的直譯,是指那種能抓住要領,善於質疑辨析,基於嚴格推斷,富於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思維方式。新聞編輯活動是報紙出版的核心環節之一,為參與並應對當下媒體競爭,報紙新聞編輯不僅要在新聞編輯活動中體現出學習和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更要養成批判性思維習慣,並以此為基礎,創新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優化新聞品相,追求差異發展,以提升報紙核心競爭力。
一、新聞編輯主體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概念源於西方。1962年,隨著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的奠基者羅伯特·恩尼斯(Robert H. Ennis)在《哈佛教育評論》上發表了《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一文,“批判性思維”這個術語在教育界流行起來,並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為西方教育改革的核心,其影響力遍及北美和歐洲。在我國,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MBA、MPA 入學考試興起,“批判性思維”才引起學者的注意。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內涵豐富且不斷變化的概念,基於不同的應用領域和研究者不同的學術背景,多年來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為人們普遍接受的定義。目前,國內一種綜合性較強的定義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以批判性精神為基礎的,對思維的對象所包含的判斷和論證進行解釋、分析、評估、推理、說明和自我規範的綜合認知能力”①。批判性思維技能被概括為八種:(1)抓住中心思想和議題;(2)判斷證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判斷推理的質量和邏輯一致性;(4)察覺出那些已經明說或未加明說的偏見、立場、意圖、假設以及觀點;(5)從多種角度考察合理性;(6)在更大的背景中檢驗適用性;(7)評定事物的價值和意義;(8)預測可能的後果等②。批判精神包含六大要素(1)獨立自主;(2)充滿自信;(3)樂於思考;(4)不迷信權威;(5)頭腦開放;(6)尊重他人③。
新聞編輯活動是報紙生產的核心環節,是新聞編輯主體在自身已有的智能結構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和報社的編輯方針,所進行的選題、策劃、組稿、審稿、加工等活動。作為一個完整的新聞加工過程,新聞編輯活動是實現新聞增值或價值最大化的關鍵步驟,而批判性思維,正是優秀的新聞編輯主體的核心能力之一。
筆者認為,新聞編輯主體的批判性思維是指新聞編輯以批判性思維技能和批判性精神為基礎,帶著能動的、獨立的、審慎的、批判的眼光對新聞初級產品(包括策劃創意、文稿、圖片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判,並提出合理的建設性意見或進行再創造的思維活動。新聞編輯主體的批判性思維在新聞編輯活動中應用廣泛,作用巨大。
二、新聞編輯主體批判性思維的應用
在新聞編輯活動中,新聞編輯主體批判性思維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