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以前報紙的不少做法,到目前為止仍是值得當代平麵媒體學習。例如譚嗣同“報紙要求新”、“報紙要代民立言”的辦報思想、梁啟超“報事確而速”的辦報標準、鄒韜奮的“報刊要成為讀者的‘好朋友’,真誠地為讀者服務”和“辦報刊要有創造精神,造成報刊的個性或特色”及“重視經營管理和社會信用,處理好商業性新聞和廣告的關係”等辦報思想。這些辦報思想和新聞理念,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二)完善采編人員的知識結構,有利於培養專家型人才
如前所說,現今報社裏新聞學專業畢業的人員比例並不太高,如果總編倡導他們研讀新聞史或對他們進行這方麵知識的培訓,可使他們增加對新聞史的了解。而對他們進行新聞史的培訓,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對於新聞專業的人員再次接受新聞史的教育,可以讓他們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報社裏,總有一部分采編人員需要充實這方麵的知識,總編對他們進行新聞史培訓,會讓他們從中受益,有利於他們成為專家型人才。
三、如何倡導采編人員研讀新聞史
(一)大興研究新聞史之風,總編應身體力行、親自授課
總編首先要重視新聞史的學習和研究,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閱讀《世界新聞史》《外國新聞史》《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近代報刊史》《新聞界人物》等新聞史著作。之後再抽出時間親自為采編人員授課。或者利用開會時間進行簡短灌輸,要在報社裏麵興起一股研究新聞史的良好風氣。
(二)邀請新聞界名家、高校名師不定期進行新聞史講座
總編還可邀請新聞界名流、高校名師來報社為采編人員進行新聞史講座,這對開闊采編人員的視野、拓寬他們的新聞理念大有益處。
(三)成立新聞史研究小組
要想讓報社興起的研究新聞史之風常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立新聞史研究小組,由專人負責。既可以由社長、總編兼任,也可是由副總負責。研究小組訂購高校研究生、博士生所學的新聞史教科書給每位采編人員工作之餘研讀。要求每個采編人員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一篇學習報告或研究論文,報社可根據他們的論文質量給予工分補助,或進行論文評比,給予獎勵,也可舉辦演講比賽。
四、研讀新聞史應避免的誤區
“新聞史”這個概念很廣,包含中國新聞史、外國新聞史,古代新聞史、近代新聞史、現代新聞史、當代新聞史。總編在倡導采編人員研讀新聞史時應有所側重或者說要避免走進一些誤區。例如,倡導采編人員鑽研中國兩漢和三國魏晉時代的傳播活動、唐代的“開元雜報”、宋代的“邸報”等對當代報社發展就不太有意義。又如,不應隻倡導研讀本國的新聞史,而不倡導研讀西方國家的新聞史。
英國作為現代報業的發源地,其所顯現的業態和趨勢,值得中國報業從業者深思。總編倡導采編人員研讀了解英國報業的曆史、報業的經營管理、廣告策劃、市場營銷,以及如何在資本組合、市場定位、發行策略和廣告策略等方麵進行變革,這對推動報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又如,德國是當今出版大國之一,其科技期刊的出版已實現高度現代化,並在經營管理方麵有值得借鑒之處。那麼,德國是如何發展成為當今出版大國的?這都有必要了解。而美國報社的實際運作、報紙發行促銷方式、報紙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等方麵的辦報曆史,也值得研究。而對東南亞華人報刊或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新聞史也應有所涉及。
總之,總編倡導采編人員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向、研究的課題最好與當前的辦報活動相結合,重點是研究當前報社遇到的難題及如何解決?以及如何讓報紙實現盈利?如何讓報社的利潤擴大化?如果屬於虧損的報社,那麼怎樣做才能扭虧為盈?如何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兩者之間的關係?等等。最好要拿出具體可行的方案。若能與當前工作結合起來,將會更好地促進報社的發展。
如果每家報社的總編都重視對新聞史的研究、都倡導采編人員研讀新聞史,並對采編人員進行新聞史培訓,那麼不但可以提高采編人員的新聞素質,而且也可以促進報社的發展,同時也為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這一舉三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①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②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42
③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72
④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73
(作者單位:廣西日報傳媒集團)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