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隨筆
作者:劉永忠
【摘要】當前媒介屬性重心的傾移,直接影響了新聞實踐層麵的新聞記者,最突出的就是他們的職業精神的缺失。因此,加強培養新聞記者的職業精神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筆者認為,要培養新聞記者的職業精神,應從構建職業精神的廣泛基礎和現實途徑出發,主要包括社會的製約與調控、主體的自我修養與踐行這樣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麵。
【關鍵詞】新聞記者 職業精神 職業道德
新聞記者的職業精神,就是新聞記者為了履行自己的職業使命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所擁有並展示的一種敬業精神、勤業態度,包括對新聞傳媒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和對新聞記者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情感、職業作風的認識與理解。
當前社會的轉型帶來了媒介的轉型,其中包括媒介功能、媒介組織以及媒介組織成員屬性的轉變。主要標誌就是“媒介市場”的形成,強化了媒介的企業屬性,弱化了它的事業屬性。傳媒從單純的黨政機關中的一個部門,轉變為市場自由競爭中的一份子,但市場機製的不完善和外部越來越多的誘惑,使得傳媒和新聞記者維護和擴張自身利益的驅動力也越來越大,從而在從事新聞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涉及職業操守的問題。
“在一項調查中,84.2%的被訪者認為現階段的記者亟待提高的是‘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個人素質和自我約束能力’、‘專業知識’分別是57.2%、26.6%、和21.4%”。①統計結果表明,現階段新聞記者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受到公眾的質疑。
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記者是黨和國家利益的捍衛者,是人民利益的代言者,是曆史的記錄者,是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的營造者。在當前媒介環境下,切實加強培養新聞記者的職業精神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而如何培養新聞記者的職業精神,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強化新聞記者職業精神的社會製約
首先,應從受眾消費新聞產品的角度出發,為新聞記者培養職業精神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做到兩點:一是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規範,使這些規範被廣大公眾所了解和掌握,成為他們衡量、評價、要求和約束新聞記者的社會尺度,從而讓新聞記者職業精神的培養行為置於受眾的監督之中。二是在倡導對受眾實施正麵引導的同時,要治理和整頓新聞產品消費市場,使受眾自覺地與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和不文明的消費習慣作鬥爭,消除新聞職業道德失範的社會土壤,使受眾自覺抵製“垃圾新聞”,從而培植適於新聞記者培養新聞職業精神的社會基礎。
其次,強化新聞記者職業精神的社會調控機製。一方麵,要加強社會監管,增強對新聞記者的約束力。新聞記者職業精神的培養過程是社會規範與主體自律的統一,而主體自律的範圍和程度又往往依賴於社會規範的確立與完善。盡管目前我國有關涉及傳媒業的法規較多,但大多不夠具體,可操作性不太強,對違反有關條例者也未指定明確、有力的製裁辦法。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新聞法規,使新聞記者在履行職業道德時有法可依、有規可範。對於那些違背了新聞法規、職業規範的新聞記者,不僅應該有社會輿論的譴責,更多地是要依據明確的法律規定,對其進行處置,做到違法必究。另一方麵,要加強對新聞記者的激勵,使新聞記者以道德信念來激發其新聞職業精神的培養。主要要通過輿論導向樹立行業榜樣,推崇踐行道德的優秀者,讓其他的新聞記者對那些道德垂範者產生心理認同和行為效仿。
第三,媒體內部職能部門應實施科學管理和完善相關人才工程。媒體內部要建立對新聞記者的管理機製,如以反腐倡廉、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為突破口,規範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深化用人製度改革,引入競爭機製,實行優勝劣汰,保證人盡其才,職盡其能,德盡其道;深化分配製度改革,正確處理好新聞記者的業績和待遇的關係,處理好個人和單位的關係,個人和國家的關係,實現健康的精神功利與合理的物質利益的雙重驅動,充分運用法律和經濟的必要行政手段實施行業管理。
二、新聞記者職業精神的自我培養和踐行
1、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養正確的新聞職業精神
培養新聞職業精神,首先要明確新聞職業的責任和使命。“鄒韜奮先生在《新聞記者當前的任務》中說:‘現在都必須徹底認識新聞記者所負責任的重大與工作的艱苦。知責任的重大,便不致一遇困難便心灰意冷,興趣索然’。”②當前新聞記者的職業責任和使命就是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務於人民,促進現代化建設。新聞記者需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指導,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過程中建構正確的職業精神觀念。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在新聞領域中的體現,是新聞工作生存發展的共同準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構建和塑造新聞職業精神的理論核心,新聞職業精神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具體體現。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地位是當前新聞界弘揚職業精神、加強自身建設的迫切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這個根本問題上決不能有絲毫的懷疑和動搖”。③新聞記者隻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明確認識新聞職業的責任,才能充分發揮黨的新聞事業的積極作用。也隻有在明確了新聞職業的責任和使命後,才會在從事新聞實踐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