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服務型辦學理念探析(3 / 3)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專業素質踐行服務

高校教師的根本職責就是以自身的專業素質直接傳道、授業、解惑,以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職業能力。如上圖所示,學生的保險職業能力包括知識能力、實踐能力、意誌能力、情商能力、誠信品質等,基於保險職業能力的要求,教師必須淩駕於職業能力之上,具備能駕馭、掌控職業能力訓練的知識、能力、方法和手段,為此教師必須從如下方麵全麵鍛煉和提高服務於學生的專業素質:

1、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學水平

科研成果凝結了教師對理論前沿、行業實踐和教學改革等方麵的探索和創新,將科研運用到教學中,有利於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積極投入科研,不斷發現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拓展新思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

2、提升專業知識素質,夯實學生職業基礎

拿保險專業來說,它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科學,涉及經濟學、社會學、自然科學、醫學、法學等,故要求保險專業教師既要專精,又要博覽;既要善於攝取,又要融會貫通;既要擅長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3、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由“被動受體”轉化為“能動主體”

傳統教學模式多為“單向灌輸式”“強行填鴨式”,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永遠是被動受體,毫無能動和樂趣可言。保險教育作為一種典型的職業教育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雙向教學方式,通過諸如多媒體快樂教學、案例情景教學、現場實例觀摩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多向思維或發散式思維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

4、由“單師”向“雙師”演進,突出實踐教學

所謂“雙師”,從內涵而言,教師既是理論之師,又是實踐之師;從外在形式而言,教師即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又具有實踐所須的從業資格證書和職稱證書。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應用型人才,所以教師還需練就實踐本領,強化實踐教學,為了達到“雙師”的目標,教師必須在學校的支持下做出如下努力:

第一是須獲得至少兩種職業資格。在行業資格體係中至少要獲得兩種以上資格,如管理類的“壽險管理師”;銷售類的“保險經紀人”或“保險公估人”或“壽險理財規劃師”或“員工福利規劃師”;核保核賠類的“核保核賠師”等,當然多多益善。這些資格為教師下一步進入保險企業從事各項實踐工作創造資格條件。第二是通過輪崗實踐提升實踐能力。即學校選擇國內知名保險企業作為教師實訓基地,通過建立輪崗實踐製度,有計劃有目的的將教師送往保險企業到各個崗位進行掛職鍛煉或直接從事保險第一線工作,使其真切體驗保險發展中的實際,提高其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為以後的模擬仿真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是聘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及保險業務精英為客座教授。通過他們開展專題講座和經驗傳授,既能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又能使學生大大開闊視野,同時增強職業情感。

5、夯實道德基礎,培養學生道德素養

保險作為承諾未來的一紙期貨和約,最需要執業者的道德誠信。教師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力量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道德箴言和獎懲製度所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師優秀的道德素質,高度的事業心、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對大學生深厚的感情,是素質教育順利進行並獲得成功的不竭源泉。

6、注重調心服務,增強學生職業信心

所謂“調心”,就是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活動和心理障礙並及時引導,正確梳理;另外針對學生害怕吃苦、恐懼保險的心理,保險教師必須要掌握一套特別的意誌訓練方法,通過課堂內外的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職業信心。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的高校發展,尤其是職業類院校,如果樹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服務型辦學理念,並把它始終貫徹在學校的管理與教學中,那學生就能學有所為,學校就會有所發展、國家也就有了發展的後勁。

(作者單位:安徽行政學院)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