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西方出版界十個新名詞
圖書與出版
作者:徐 栩
編輯與作者是出版界一對基本的關係,在出版過程中,二者相互依賴,密不可分。我國出版界的老一輩工作者鄒韜奮、葉聖陶等先生曾主張以“尊重作者,服務作者”作為出版界努力踐行的準則。然而,現實中編輯與作者的關係卻不盡如人意,特別是作者在整個出版流程中的主動性、創造性未能充分發揮,這種狀況成為製約出版物質量的瓶頸之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學者格羅斯所提出的“編輯和作者的合作關係應該是友好的,而非對立的;是共生的,而非寄生”的觀點可以提供借鑒。點擊西方出版界十個新名詞,了解其概念及運作方法,吸收其精華,將它們應用到出版實踐中,使編輯與作者形成“共生”關係,必將促進出版物質量的提高。
一、出版經紀人
在中西出版社編輯的組稿活動中,在書稿來源這一環節,一個明顯的差異即出版經紀人在西方出版界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傳統的編輯的組稿方式有:作者自投稿件、出版社約請作者寫稿、第三人推薦作者撰稿等。出版經紀人產生以來,組稿方式呈現多樣化、專業化的趨勢。以美國為例,出版經紀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市場需求,聯係稿源,發展新作者,為出版社編輯尋找並推薦作者、代筆作者,並進行代理作者版權活動。相對於身兼多種職責的編輯來說,出版經紀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加重視與作者的長期合作,形成了“簽約作家製”等較為成熟的作者資源開發和維護體係。一方麵,出版經紀人根據本出版社的專業特點和出版方向,有選擇地與專業作者合作;另一方麵,通過出版經紀人與出版社合作的作者,更加符合市場需求,作品更有針對性,編輯與作者能更好地溝通與融合。隨著我國出版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出版經紀人也悄然興起。
二、內容開發編輯與文字編輯
在美國,編輯實務分為文字和內容加工兩部分。內容開發編輯負責作者書稿內容、結構方麵的問題,文字編輯負責語法、用詞用字等小的調整。前者類似我國出版社裏的編輯,他們的工作是“校是非”,後者類似我們的校對,進行“校異同”。區別在於,與我國的編輯相比,內容開發編輯多了一項“開發”職責。首先,是對作品內容的“開發”。所謂開發,意味著對內容有更大的自主性、創造性。其次,“開發”貫穿於作品編輯的前期、中期和後期。而文字編輯與“校對”也是有差異的,他們承擔了更複雜的文字加工任務。明確的分工使得圖書編輯流程中人員各司其職,他們對同一作品、同一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修改意見,並及時有針對性地向作者指明了修改的方向。這種機製也提高了編輯加工的專業化水平,明確了編輯的責任歸屬,從而從不同方麵保證了作品的編校質量。
三、可比性圖書樣式板
可比性圖書樣式板是指出版社出版圖書之前,編輯多方調查,列出其他出版社相同主要圖書的主要信息,以資參考(表1)。根據以上信息,編輯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索和分析,為提出新選題做準備。
目前我國出版社也逐漸重視與市場同類書的比較,一般要求本社編輯將已出版的同類書詳情列入選題論證書。但是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西方出版社同類書的羅列多為對它們的否定評價與分析,進而具體談論如果做同類書將如何避免和克服這些不足,以此來突顯新選題的合理性。而我們現在一般隻是用“市場無同類書”、“同類書不多”、“同類書不太好”等模糊字眼含糊其辭,然後羅列新選題的優點。筆者認為,對現有市場同類書的缺點的精確分析也有必要,“無同類書”無的原因何在?“不多”又是為什麼?“不好”表現何在?“我”的新選題能有效避免這些弊端嗎?借鑒美國的可比性圖書樣式板,加入對同類書缺點的精確分析,編輯創建新型的可比性圖書樣式板,能夠更加客觀地、直觀地、細致地引導作者完善作品,也能在出版前期就有效利用作者資源,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