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輯與作者:共生?寄生?(3 / 3)

九、三頁式審稿製

三頁式審稿製是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簡稱JAMA)首創的審稿方法。所謂“三頁”,一頁審稿意見由審稿者寫給編輯部,內容是對稿件的評審和處理意見;一頁是寫給論文作者的,提出具體修改建議;一頁羅列論文詳盡的修改意見和質疑。該雜誌社通常聘請學科專家為審稿者,並不囿於本社人員。審稿專家也往往為多人同時進行審理稿件行為。這是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多視角、多層次的審稿製度。一方麵,審稿專家從專業的角度明確地提出了處理意見;另一方麵,審稿專家對作者有了直接的交代,讓作者感受到編輯部對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即使稿件不能發表也能通過專家的指點有所受益。

筆者認為,應在我國各類出版機構中推廣“三頁式審稿製”,出版社也適用這種審稿方式。惟有如此,出版物的質量才能得到提高,出版機構才能吸引大量的優秀作者,保持恒久的魅力。

十、代筆作者

代筆作者是在美國出版社充分發展的一個人群,它隨美國口述曆史的發展應運而生。代筆作者普遍存在於口述曆史的記錄和人物傳記等題材的創作中。他們是出版社編輯在實現曆史類選題的組稿過程中挖掘潛在的作者、擴充作者隊伍,加速選題的實現而產生的。他們通常為專職作家,或者是曆史事件的親曆者,在書籍的寫作中“代替”無法親自寫作的作者,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代筆作者在寫作中或者高度還原了曆史的真實性,或者揭示人物傳記中未公布於眾的逸聞趣事,會徒增圖書的許多賣點。由於其特殊性,聘請代筆作者寫作一般需要支付較高的版稅。我國的出版社編輯目前較少聘請代筆作者,即使偶有聘請稿酬也較少,這不利於某些特殊選題的實現。

綜觀以上西方出版界十個新名詞,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有些新事物在我國已初露端倪,但尚須發展完善;有些尚未出現,值得我們引進與借鑒。當然,西方出版界依然存在諸多方麵的問題與弊端,如何理性地看待和有效避免這些問題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充分吸收其營養,將有益成分為我所用,即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處理編輯與作者的關係,有效提高出版物的質量,是一個值得繼續探討的話題。

參考文獻

①(美)格羅斯 著,齊若蘭 譯:《編輯人的世界》,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②魏龍泉:《美國編輯的甘苦與重任》,《出版參考》,2004(30)

③魏龍泉:《美國出版社的編輯項目計劃》,《出版參考》,2005(27)

④胡苗:《中美編輯組稿比較》,《中國編輯研究》,2003

⑤任汴:《國外一些著名科技期刊的審稿機製》,《出版發行研究》,2000(11)

(作者:鄭州大學出版社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