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張雅琪 李世舉
【摘要】網絡輿論普遍存在於網絡空間, 圍繞著社會事件和公眾關心的問題組成一個個輿論圈, 對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產生影響。網絡輿論通過對社會熱點的揭示、對社會問題的多重認識與批判對大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引導作用。本文以一些新聞事件為例,將網絡輿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及行為的引導作用從正反兩方麵進行較深層的剖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輿論 大學生 引導
近年來,作為新興的媒體,網絡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由於網絡的各個層麵的特點,造成了網絡輿論與傳統輿論在很多方麵的不同特點。有人曾經將2003年稱作“中國網絡輿論元年”,可見人們對網絡輿論的重視程度。作為公認的“第四媒體”,網絡媒體在影響社會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方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的產生是由各個方麵的因素形成的。①我們可以預見的是,網絡輿論將成為未來中國媒介領域一道靚麗的風景。大學生是當今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網絡中最為活躍的群體,網絡輿論對大學生思想及行為的影響及引導作用也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網絡輿論,簡言之就是在互聯網上傳播的社會輿論。一般是自發性的,沒有經過精心的組織,通過電子郵件、各大論壇及個人博客等載體將言論迅速傳播,形成輿論。與傳統輿論相比,網絡輿論將時空凝聚為方寸之間, 改變了傳統輿論空間和時間的概念,使輿論空間逐漸縮小,而功能卻逐日增強。②網絡輿論在互聯網上迅速生成,廣泛傳播,並產生著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已成為中國網民重要的意見表達方式和強大的輿論監督工具。
當代大學生是網絡使用者中最為重要且最為活躍的群體,網絡輿論攜帶著豐富的思想信息已成為大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環境。特別是大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突變期和價值體係調整、形成的關鍵階段, 網絡輿論強大的思想牽引力正時時刻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如何正確認識網絡輿論的現實影響力,發揮其對大學生今後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積極引導作用,便成為網絡時代賦予教育者的緊迫任務。
2010年6月9日晚7時,在各大論壇網站發生了一件令社會震驚的事件,此次事件被網民戲稱為“69聖戰”。這是迄今為止發生在網絡上的一個較為大型且發揮了網絡輿論監督作用的自發性活動。“69聖戰”的起因是這樣的:韓國某明星團體在世博會的演出原定發售數千張門票,但實際隻發售500張,從而造成大批粉絲在場外發生混亂、踩踏,甚至向維持秩序的誌願者和武警吐口水的惡性事件。事發後,以“魔獸世界吧”為發源地,隨後在天涯、貓撲等網站出現了網友自發組織起的反對該明星團體及瘋狂粉絲的活動,眾多網民相約在6月9日晚7時在各大論壇和該明星團體官網進行集體刷屏“爆吧”,並將此次活動命名為“69聖戰”。在這次事件中,僅以“魔獸世界”百度貼吧的爆吧網友為樣本,對他們的注冊資料進行抽樣調查統計,發現“參戰”人數中20-25歲的在讀大學生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隨後筆者又對大連民族學院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該校大學生中百分之七十選擇了通過網絡集體活動支持“聖戰”,以此對瘋狂粉絲的惡劣行為進行抵製。這也足以見得網絡輿論在大學校園中強大的牽引力。
“69聖戰”結束後,其所反映出的強大的網絡輿論影響力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就此事而言,大學生在從網絡上看到這一新聞的同時,思想便開始接受來自網絡的各種信息,輿論對思想的引導作用也隨即產生。在論壇跟帖中看到很多這樣的言論:“腦殘不死,聖戰不休!”、“為我們的武警官兵爭口氣!”,等等。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大學生的正義感及對瘋狂粉絲的不滿情緒逐漸升溫。參加“聖戰”的人數因此不斷增加。在當晚7時,百度等網站及韓方明星官網相繼開始出現大量跟帖、刷屏,導致網站係統癱瘓。在強大的輿論引導力下,網友將抗議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大學生也在輿論的引導作用下成為“戰士”中的一員。由此得知,在大學生獨立於校園社會的今天,其價值觀念的形成、轉變已由受老師、家人、同學引導,逐漸演變成受老師、家人、同學及網絡共同引導,並且網絡因素正逐漸趨於主導。③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犀利哥”、“鳳姐”等網絡紅人能迅速紅遍大學校園,受到學生熱議這一現象。
網絡輿論盛行的今天,主體平民化和言論自由化、多元化的傾向更加明顯,這就為廣大的網民提供了“誰都可以通過網絡放大自己的聲音”的可能性,也在客觀上拉近了大學生與現實社會的距離。①在過去,我們隻能通過報紙或電視得知諸如“瘋狂粉絲追星傷人”這類新聞,也並沒有一個開放表達輿論的平台。而一個不同於報紙、廣播、電視的媒介平台的出現,不僅解決了為大學生認識、參與社會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平台的難題,也滿足了大學生希望融入社會的願望,同時深化了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和自由觀念。在這種相對寬鬆的網絡環境中,網絡輿論引導大學生正視自我存在的價值,同時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輿論平台了解民意,掌握社會思想傾向,從源自網絡的大量信息和多種觀念中, 體會不同人的價值需求,進而理清社會、人、事物之間的價值體係,引導自己做出適當的選擇。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