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網絡輿論對當代大學生的引導作用(2 / 2)

在“69聖戰”中,大學生已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服從者,而是完全以主人翁的地位對社會正義進行捍衛的捍衛者。不僅如此,網絡輿論還能培養大學生勇於對社會中道德缺失、是非混淆等不良現象表達鮮明立場的榮辱觀念, 在實踐中深化榮辱觀,並以此作為評定個人及他人的行為標準。可以說,沒有這樣的榮辱觀念,就不會有這次團結的“聖戰”;沒有這樣的輿論引導,也就不會有如此鮮明的榮辱立場來將正義之戰進行到底。由此可見,網絡輿論的積極影響對大學生價值目標的確立具有引導和整合作用。這種積極的引導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種媒介方式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取代的。

當然,事情有利必有弊。網絡輿論觀念的多元化具有離散作用, 容易造成價值觀迷失。實用主義、享樂主義、權力至上、宗教迷信的價值觀等各類消極觀念與正確健康的思想混雜於輿論中間, 有的甚至披上某些合理的外衣, 一齊湧到大學生麵前。在這樣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接受心理迫使大學生開始被動而盲目的“從眾”,那些因為偏離或背棄大眾導向的同學則會被輿論所孤立甚至遭到網友攻擊。⑤在這樣的情形下,大學生不但容易失去獨立判斷是非的機會,還會產生一些不符合學生行為準則的思想或行動。例如“69聖戰”,它抵製瘋狂粉絲惡劣行為的初衷是正確的,然而在網絡輿論的壓力下盲目選擇去“爆吧”,影響正常網絡秩序,這樣偏激的做法並非是作為大學生應選擇的正確方式。網絡輿論可以是一個正義的倡導者,卻不可以充當一個“暴力”的慫恿者。這些消極影響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總之,網絡輿論利弊共存,但利大於弊。它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多元的目標選擇,提供真實全麵了解社會的開放平台。隻要大學生能夠正確利用,網絡輿論必將發揮其積極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如何使網絡輿論成為當代大學生真正的“導航者”,抵禦網絡輿論的負麵影響, 這需要社會集體努力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首先,要建立網絡輿論預警機製,通過網上調查和輿情分析來準確把握社會熱點和大學生關心的焦點問題, 如衝突性強、政治性顯化、倫理道德失衡等焦點問題,來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其次,要加強社會主導價值觀的牽引作用,在網絡營造一個“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環境。最後,在發揮網絡輿論積極作用的過程中,應加強對核心的力量——大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大學生應當自覺提高思想素質和行為素養,增強專業理論能力和思辨能力,並且提升輿論鑒別力、抵禦力,做到能對社會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及評判,以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社會、辨別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並將思想轉變為實際行動,使大學生成為真正兼具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的人,這才是網絡輿論應為大學生明確的一個正確方向。隻有社會各界形成合力,才能構建起一個和諧的網絡輿論環境,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當代大學生可以享受到網絡帶來的便利,同時在網絡輿論的積極引導下,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①吳飛:《傳媒影響力》,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88

②劉建明,《輿論傳播》,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78

③劉小新等,《當代大學生主導價值觀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5

④楊立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人民出版社,2003:2

⑤陳克祥、向科元,《“情緒型輿論”蔓延延網絡,負麵影響需遏製》,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3336115.html

(作者:張雅琪,大連民族學院新聞係學生;李世舉為新聞係係主任、副教授)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