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替兒孫作馬牛(1 / 3)

人若把事情想當然,這事情就經常不然。其實,家庭心育的理論和經驗要成為家長自己的東西,關鍵是要內化,有悟性。悟了,才能找準家庭教育科學和藝術的結合點,才能找準理論和實踐的中介點。寓變化於整齊,把書讀薄;升方法為規律,以少勝多。無為而無不為,全靠家長心靈的妙運,思維的悟性。如果聽了一大堆,抄了一大片,不消化,不領悟,隻能是徒勞無益,浪費精力。

當醫用酒精的濃度為70%時,殺菌效果最好。而100%的純酒精,會使病菌形成一層保護膜,殺菌效果反而不良。真理過一分則成謬誤,初衷好,過分就沒有好結果。世間凡事應有度,度是指分寸尺度。要把握好事物微妙的分寸尺度,否則會把事情變糟。家庭心育也是如此。

當然,任何理論和經驗都不能提供家庭心育所需要的一切,還需要的是家長完整的親身體驗。許多重要的經驗來自家長自己的教育實踐。要嚐出食物的真味道,必須用自己的舌頭。

啟功先生曾說:“詩是長出來的;詩是嚷出來的;詩是仿出來的;詩是想出來的。”筆者認為家庭心育也是同樣的道理。即:家庭心育是長出來的;家庭心育是嚷出來的;家庭心育是仿出來的;家庭心育是想出來的。分述如下:

家庭心育是長出來的。長就是實踐。家庭心育要有實踐性、針對性,就是在家庭心育的實踐中自然長出,教育實踐是檢驗家庭心育的標準。小馬真過河,才知水深淺。老牛鬆鼠的話,參考而已。

家庭心育是嚷出來的。嚷就是說話,包括講座、研討、爭論、辨析、交流。家長的經驗通過研討更加接近真理。與別的家長交流是家庭心育中必不可少的過程。

家庭心育是仿出來的。仿就是模仿。許多成功家教的例子已經在前麵,我們應該學習那些成功者。林和靖的詠梅絕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從前人詩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化來的,但品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是仿的時候要注意的。在家庭心育的進展中,重視科學理論和家庭教育實踐有機結合,重視家庭教育的技術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真正做到“學我者生”。

家庭心育是想出來的。想就是思考。在信息激增的今天,家長如果缺乏冷靜的思考就難有發現。心之官則思,家教成功必然是深層次理性思維的產物。隻有經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艱辛探索,方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豐碩收獲。創新是家庭心育的關鍵。家庭教育是複雜的,但並非錯綜得超出了家長的認識能力。教育複雜,卻有可能源於簡單的原理。

正是:

偷得先生四字謠,家庭心育也難逃。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辛勞。

為孩子迎接未來不可預知的挑戰而夯實心理基礎,使他們具備“21世紀技能”,為青少年兒童鋪平從教育向工作向生活過渡的道路。家長掌握家庭心育的方法,則家庭心育必然大有作為。

2007年3月25日,近30歲瘋狂追星者楊麗娟之父在香港跳海自殺,為溺愛孩子者戒。

筆者在皖南民居曾看到一副對聯,是貼在家門口的。

上聯:兒孫自有兒孫福;

下聯:莫替兒孫作馬牛。

這是真理,在這裏將此聯送給廣大家長,千萬不要溺愛孩子。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很難說;但可以肯定地說,溺愛型家庭教育方法最不可取。

一、溺愛孩子害處大

泰國曼穀國際機場曾經上演了驚人的一幕:一個中國旅行團中一個約3歲半的男童在候機廳裏踢足球遭製止後,竟然打一個成年人的耳光。這一意外事件令乘客延誤登機20分鍾,引起極為惡劣的反響。這架班機是計劃從曼穀飛往北京的。

有一位“大款”家長,當孩子受到司法機關的處罰後,他不但沒有教育孩子改過自新,反而認為孩子受了委屈。孩子放出來後,他把孩子帶到大飯店,接風壓驚。孩子就此錯誤地認為:“我們家有錢,有錢好辦事,就是出了事也不怕,我爸能‘撈’我”。以後他就更加肆無忌憚,再次犯罪,結果被法院判處了徒刑。

田田3歲時,一次媽媽從幼兒園接他回家,路上他說口渴想吃冰棍,媽媽買了;後來又要喝飲料,媽媽說剛吃完晚飯,涼東西吃多了肚子會出毛病,喝完這瓶飲料可不能再要了。田田喝完飲料又鬧著要吃冰棍,媽媽一口回絕。心想:“如果遷就,家長不僅失去威信,還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壞習氣。”於是,故意不搭理他,獨自往前走,任田田在後麵又哭又鬧,就是不回頭、不停步。媽媽知道,溺愛隻能教會孩子自私和無能,隻要自己一回頭、一停步、一心軟,前麵給孩子講的一切道理和堅持的一切原則就全都白費了。終於,田田妥協了,當他無奈地追上來拉住媽媽的手時,媽媽長出了一口氣。如果他一哭一鬧就同意他的無理要求,他就會在今後經常以哭鬧為武器來要挾家長。後來田田上高中時,從國外捧回了中學生第35屆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