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危機中有機會(1 /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人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震後對災民的心理救助產生了很好的效果。這裏談談如何幫助孩子應對危機。

一、社會支持模式

社會支持是指青少年兒童個體從家庭、朋友、組織、網絡等處獲得支持。個體突然麵臨負麵生活事件時,如能感受到依然被他人關愛、尊重,則能大大減輕失落感。社會支持行為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工具性支持。親人的支持有時是最重要的。

情感支持是指向身處困境的孩子給予情感安慰。這是受挫當事人重要的保護機製。這些支持主要來自於家庭、兄弟姐妹、組織和親朋好友。情感支持是當事人緩解壓力的潤滑劑。信息支持即有助於解決問題的建議與指導,提供有利於提高個體自我價值感的言語或行為信息,或針對具體問題提供具體信息,尤其適用於那些因初次麵臨壓力而不知如何控製壓力感受的人。工具性支持是指分享、實物幫助和其他形式的親社會行為,就是向當事人提供直接的幫助。

社會支持的應用一般分三個步驟:一是引導,直接引導個體正視壓力,增強應對壓力的自信心;二是提供,提供有效應對壓力的家庭、社會環境支持,給個體幫助性的信息;三是榜樣,麵對壓力環境應如何應對與評價。網絡MSN或QQ聊天綜合了情感、信息和社會支持,對年輕當事人經常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家長平時應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危機和困境,學會用訴說、交流等方式來舒緩自己的不適感。

二、三個幫助步驟

家長為孩子提供心理援助的基本程序有三個步驟。

親子活動:

——良好開端。家長隻有在對整個情況、對危機事件中的孩子有所了解並確信自己的接觸不會產生侵犯或損害時,才能開始與危機事件中的孩子交流。家長首先要對事件、環境和孩子進行客觀的觀察,不要急於介入。然後家長可以親切地詢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與危機事件當事人探討如何能為他們提供幫助。

——豐富內容。家長對於危機事件當事人可能采取的回避行為要有充分的準備,要和希望與你接觸的當事人保持簡單明了又熱情尊重的交往。要冷靜地說話,始終保持耐心、呼應和同理心。說話時使用簡單的、具體的詞語,並說得慢一點。如果孩子想要與我們交談,要隨時準備傾聽。在傾聽時,要集中注意了解孩子想告訴我們什麼,他們希望我們如何幫助他們。要注意了解危機事件當事人在如何保護自己安全等方麵做了什麼,有什麼積極的措施。

家長要使自己所提供的信息有助於孩子直接實現其所要達到的目的。在對方未理解的時候,我們可以反複說清楚自己的意思。要為孩子提供準確的、適合其年齡與個性特點的有關信息。如果家長自己對有關的事情不是很清楚,可表示會努力去尋找答案。設法使孩子明白:不管遇到什麼情況,自虐都是非常愚蠢的。生命的無價值感是一種自挫性的思維。許多事實證明,正確的認知,比傳統的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要有效得多。人應當用理性的思維來代替那些消極絕望的想法。使人們獲得正確認知,擺脫失去健康、親人、財產等的痛苦,提供即使在最惡劣的情況下也能夠支撐人生的力量。也不是光說,撫摩等肢體語言經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