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9日中國象棋全國男子個人決賽中15歲的胡榮華戰勝棋王楊官璘,終獲冠軍。從此走上十連霸征程。下麵還要提到胡榮華1965年在人情與正義之間的精彩博弈。
文化的“寶貴遺產”裏摻雜了許多渣滓,要時時提高警惕。《北京晚報》曾經刊登過一則消息,雲南一個中學生為了給同學送生日禮物,走上了搶劫的犯罪道路,造成連殺3人的血案。該罪犯已經被執行死刑。這個事件從法學的角度看,是罪與法的事情;而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看,卻是一個禮儀事件——一切的發生隻不過是為了送一個生日禮物,為了人情竟然犯法殺人。
不顧正義隻講人情許多情況下是為了麵子,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麵子文化,是農業時代和熟人社會的產物,在熟人之間,所有的尊卑、禮儀、麵子都不能走樣,有所謂規矩,而陌生人是無足輕重的。這些案子揭示了陳舊文化的基因。為了親朋好友之間的所謂“交情”和“仗義”,一些司機明知一會兒要開車還飲酒,一些財會人員明知上級的命令不對仍做假賬,一些官員為親屬謀利益而悍行不義。今天我們講文明禮儀,必須走出傳統意識,超越麵子文化。我們要走進一個在陌生人之間建立公平、尊重與和諧的社會。這是當代文明利益建設的根本使命,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事情不應該發生在現代人身上。
虛榮心實際上是一種扭曲的自尊心,比如小說《項鏈》中的路瓦栽夫人,為虛榮心付出了幾乎一生勞作的巨大代價。隻有確實改變了自己的內在價值和在群體中的位置,對這種價值和位置變化的認識和追求,才有意義。為避免產生虛榮心,就不要計較別人的議論。許多惡行都圍繞虛榮心產生,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特別麻煩的是像魯迅在“立論”中說的,不想說謊,也不想挨打,就隻能說“今天天氣,哈哈哈!”1965年年初,廣西桂林邀請上海的象棋隊和圍棋隊去訪問,其中20歲的象棋全國冠軍胡榮華蒙目車輪戰十三位省一級的業餘棋手是當時的一個重頭戲。比賽安排在桂林的一個體育場內舉行。體育場內人山人海。大家都想來看看這位巨星究竟“閉著眼睛”能贏幾盤棋。最終胡榮華在十三盤中取得十一勝二和的好成績,而且在兩盤和棋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插曲。在蒙目棋開賽前,一位和胡榮華熟識的廣西棋手托人情對胡榮華說,在應戰的十三位棋手中有一位是桂林市商業局的幹部,希望胡榮華能手下留情,和他下一盤和棋。也沒等胡榮華應允,那位棋手便“霸王硬上弓”地說,開賽後他會把那個幹部的序號寫給胡榮華。蒙目車輪大戰開始後,那位棋手果然送上一張紙條,上麵寫著9號。胡榮華一直很反對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但又礙著麵子,人情難卻。現在看紙條上寫著9號,當時便心生一計。在比賽中,胡榮華對那位9號選手一點不留情,重車快馬,將他殺得一敗塗地,而對6號選手,胡榮華跟他下了一盤和棋。比賽結束後,那位托情的棋手麵色尷尬地見了胡榮華。胡榮華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匆忙間把你送來的9號倒過來看成了6號。結果讓那位6號得了便宜。”那位托情的棋手隻能怪自己沒有事先把號碼交代清楚。
張中行先生曾經舉例說明:直言,在道理領域內容易,在現實領域內不容易。說是春節期間,北京通州喬各莊的秧歌表演得很起勁,看的人卻不多,沒人喊好,表演者正在為缺少知音而掃興,聽見有個瘦弱老者說一句:“難說好!”表演的人火冒三丈,先圍著質問,老者沒有賠禮道歉之意,於是決定拉到場外去打。和事佬為老者找台階,說:“可能沒看清,讓他再細看看。”表演者盡全力跳鬧,時間很長,沒想到老者淡淡說了一句:“還是拉出去打吧,難說好!”
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天方夜譚的世界裏。在現實當中,最枯燥無味的解釋常常是最接近事實的。講人情固然不錯,但正義永遠應放在第一位。建設一個公平和正義的社會,不僅需要政府有正確的、前瞻性的治國理念,而且還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全體公民長期共同努力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