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的是,為了這節課,“太空教師”王亞平準備了半年時間。本來就以克計算的太空裝備又得加上2.9公斤的“教具”,每一份“教具”還需要包裝固定,有人推算過,這樣一趟下來至少要多花35萬元人民幣。
也許正是想到太空授課所經曆的這些艱辛,摩根提筆給加入太空教師行列的王亞平寫了一封信,信中她對王亞平說:“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向你致以榮耀和愛的問候。我們為你驕傲。你在那裏一定非常忙碌,但請記得花些時間望向窗外。中國和這個世界美麗、迷人。”
在劉慈欣看來,這樣奔向太空的冒險還將繼續:“宇宙就像是一座大城市,相比之下我們所存在的世界就像是這座城市裏的某個地下室角落的小壁櫥。我們要避免一輩子隻活在壁櫥裏的生活,必定要走出去探索太空,這也是我們生命的意義。而這次地球之外的太空一課,就像一支畫筆一樣,為孩子們描述了一個與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現在的孩子玩著iPhone長大,從小使用電腦,對科技奇跡的神奇感已經被充斥著現代科技的環境磨掉了。”劉慈欣說,這正是“太空授課”的意義所在,現在想要獲取知識並不難,但來自太空的訊息,卻依然是非常寶貴的。
全國各地的孩子都收到了王亞平的“太空訊息”。在拉薩中學讀高中的拉珍跟全班同學一起看了“太空授課”直播後,萌發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太空裏也長冬蟲夏草嗎?”;“太空會不會像西藏高海拔地區一樣,水到七八十度就能燒開了?”她還告訴來采訪的記者,“希望有一天能像太空老師一樣,到太空去”。
“我們每年大約要辦5萬次科普活動,受眾能達到4000多萬人,可是隻要一次‘太空授課’,直接受眾就有超過6000萬人。”中國科協黨組書記申維辰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把課堂搬上太空,似乎已經成為太空探索的傳統。美國多家亞軌道太空遊公司在開發商業飛行的時候,都特意安排了留給教師的位置。盡管太空遊的費用高達10萬至20萬美元,但包括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火箭飛機有限公司”等公司都表示,願意為教師提供免費票,帶他們上太空。
在返回地球3個星期後,隻在太空中給學生講了二十幾分鍾課的摩根,到美國佛羅裏達州的迪斯尼樂園給孩子“補課”。在迪斯尼講座上,她穿著藍色航天服,笑眯眯地對瞪著眼睛盯著她的孩子們說:“我們飛往國際空間站,一個願望完成了。但是我有些話要對你們說,那就是,‘追逐你的夢吧,太空無極限’。”
這句話後來還被刻上匾牌,掛到了迪斯尼公園的“榮譽牆”上。而在它旁邊,是未能實現太空授課願望的麥考利夫留下的句子:“太空屬於每一個人,那是我們共同探索的新領地。”
尤其是孩子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