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自衛隊坦克(1 / 2)

日本自衛隊坦克

新聞

作者:朱江明

日本陸海空自衛隊製作推出的“隊旅劇”、“隊旅片”近期紛紛亮相。最先推出的是《簡單易懂的陸上自衛隊》的特別篇《不肖·秋山優花裏的戰車講座》。該片的DVD以及配套的玩具產品銷量極好,其中一款就是10式坦克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在今年4月參加活動時登上10式坦克,並成為這款坦克最大牌的車模。

日本在曆史上並不是一個坦克強國。二戰中,日本生產坦克的總數是4500輛,隻相當於蘇聯1年的坦克產量。由於經費有限,1937年研發完成97式中型坦克後,日本陸軍坦克幾乎沒有新的型號下線。97式實際全重隻有15噸,和別國的輕型坦克差不多。它有4名乘員,裝一門57mm短身管火炮,裝甲厚度25mm,總生產量隻有1500輛。

同在1937年定型的德軍4號坦克,全重達25噸,主炮口徑75毫米,正麵裝甲厚度50毫米。二戰後期,蘇美德均研發出總重量超過50噸的重型坦克,其中德國的虎王坦克總重量超過69噸,主炮口徑為88毫米,正麵裝甲180毫米。在它麵前,日本的97式顯得不堪一擊。

二戰後期,日本雖然研發了4型和5型兩種坦克,但都沒有投入生產,僅為實驗型號。即便是這些實驗型號,與其他列強相比,性能也差距甚遠,甚至不如軸心國最快投降的意大利。日本坦克遭遇美、蘇坦克時,被屠殺的一幕就開始了……

二戰後日軍解散,除了少量海軍船隻被征用於清理二戰及朝鮮戰爭期間布設的水雷之外,其餘裝備全部解甲歸田。

一戰的戰敗國德國曾經被禁止擁有坦克這樣的進攻性武器,德國坦克兵一度用紙質模型和拖拉機練習,但是二戰後,坦克已經從大殺器變成了軍隊的必需品,所以1955年日本自衛隊成立時,作為準軍事團體,它被允許裝備坦克。

日本自衛隊首先采購了美軍的M24霞飛輕型坦克和M4中型坦克。有趣的是,這兩種坦克都曾經在戰場上打敗過日軍。與此同時,日本也開始啟動自己的61式坦克的研製計劃。

61式是戰後日本製造的第一款坦克,從其技術和外形都可以看出濃厚的仿美製M48坦克的痕跡,其主要作戰目標是前蘇聯的T55中型坦克。

有了61式的成功之後,日本又製造了具備本國技術特點的74式坦克,這款坦克的裝備數量高達880輛,直到現在仍大量服役。74式坦克是預備對付蘇聯換裝的T62坦克,主炮引進了當時先進的英國造L7A3型105毫米線膛炮。

就火力而言,74式坦克達到了同時期較高的水平。除此以外,日本還專門為坦克裝備了激光測距機和模擬式彈道計算機等先進的火控係統,這些在當時還很先進的設備,使日本坦克具備了初級“動對動”射擊的能力。也就是說,坦克可以在行進中對移動目標實施射擊,而過去則需要坦克停車後才能開火。

74式坦克配備的電動液壓懸掛裝置,可以給坦克更大的俯仰射擊角度,同時,還可以讓坦克在伏擊時,通過降低高度來加強隱蔽。除此之外,74式還是一款全電動操縱坦克,這使得這款坦克的操作強度跟開私家車相去不遠。這兩個特色成為後來日本坦克的標準配置,也正是從74式開始,日本具備了一套自己的坦克設計哲學。

在74式坦克裝備陸上自衛隊的同年,日本開始研發新一代陸上主戰坦克—90式坦克。這款坦克曾在很長時間內被公認為“最先進的主戰坦克”。除了裝備領先的120毫米滑膛炮之外,還擁有當時最先進的火控係統和在極速狀態下“動對動”射擊的能力,而74式坦克在移動中射擊時,必須將車速降低到20公裏每小時以下。

90年代最先進的彈道計算機、微光熱成像夜視係統、車長指揮儀等都裝備在了90式上。它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自動跟蹤瞄準係統的主戰坦克。該係統使坦克的火炮在發現目標後一直處在跟蹤狀態,並在最合適的時間點自動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