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
有了興趣,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麵對重重困難也絕不灰心喪氣,而是能想盡辦法,百折不撓地去克服它。
興趣是成功的—個重要的推動力,它能將你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使你長期專注於某一方向,作出艱苦的努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績。
因此,在考慮自己的發展方向時,你必須首先考慮自己的興趣。具體來說,興趣對你的發展方向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第一,興趣是一個人發展方向選擇的重要依據。正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喜歡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一樣,確定發展方向時,如外界環境限製較小,就應更傾向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所以,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興趣,就可以幫助發展方向的選擇。
第二,興趣可以增強你對自己發展方向的適應性。因為興趣可以通過動機促進能力的發揮,興趣和能力的結合會大大提高做事效率。
第三,興趣影響你做事的滿意程度和穩定性,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具有決定性作用。一般來說,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通常很難讓人感到滿意。在確定自己發展方向的過程中,你的興趣往往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隻能作為確定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而不是全部依據。因為,興趣隻有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礎上,並與社會需要相結合,才能獲得現實的基礎,也才有實現的可能。
所以,一個人要多方麵培養自己的興趣,努力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從而使自己的興趣有明確的針對性,確保在確定發展方向的時候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選擇餘地。
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某個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一定會積極主動地懷著愉悅的心情去探索、研究,會為了這個興趣去學習相關的知識,而不會認為這是一種負擔。因此,興趣是青少年成才的最好動力。三、興趣激發特殊才能
布雕藝術家王分忠先生的事跡就是一個典型。
王分忠從小就對民間藝術情有獨鍾。每年過春節,他總要將家裏一些布料剪成《鍾馗打鬼》、《八仙過海》等布年畫,大年三十貼在家門上。一次,一位同村的老人拿了一幅清末時期的《十美圖》布貼畫來找王分忠。老人聽說他裁剪的手藝高明,就想請他幫忙“修補”一下。原來這幅畫因為年代久了,粘在絹布上的“美人”,有的衣飾已脫落,有的少了腿或隻剩下半邊臉。王分忠一下就被“修補”這個難題吸引住了!他突發奇想:能不能改進布貼這門民間藝術,不再用漿糊粘貼而使布上的畫能永久綻放出獨特的異彩?
王分忠瞞著妻子,首先從仿製《十美圖》入手,解決歲月“侵蝕”這一難題。但這個鄉村裁縫根本沒有想到,他決定改進中國民間布貼畫的決定,不僅使全家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窮困潦倒,成為“窮困戶”,而且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春節本是裁縫賺錢的旺季,臨近春節,王分忠卻關了店門,他鄭重地向鄉親們宣布:今後不做裁縫生意了,他要從事中國民間布畫藝術。這年春節,王分忠拿出他仿製的那幅清末時期的《十美圖》給上門拜年的鄉親們“欣賞”,鄉親們有的搖頭,有的啞然失笑。鄉親們的嘲笑,並沒有動搖王分忠的決心。
1987年的初冬,經常有一些村婦來討要他的“傑作”,王分忠開始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傑作得到了別人的認可。直到有一天,無意中聽見幾個村婦在一起曬太陽閑聊,他才知道,他送給叔嬸的一幅布畫,被叔嬸用來做了鞋墊,這位叔嬸還在村裏誇他,“分忠的布畫糊得蠻厚,做孩子的鞋墊挺合適。”王分忠聽後紅著臉趕緊回到家,他盯著堆放在牆角的多幅“廢品”,心裏既痛苦又迷惘:難道我這幾年花費的心血,真的隻配給孩子做鞋墊?這時,王分忠開始明白,做裁縫和搞藝術是兩回事,布貼畫雖然要布料,但布料的“畫”並不是裁縫能用剪刀做出來的,而是需要深厚的書法、美術功底以及藝術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