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常常在不經意地被人們揮霍,有些時候,人們總是以為自己在合理利用時間,其實並不盡然。相反,人們往往因為缺乏時間而備受折磨。我們平時總是匆匆忙忙,還以為這是在節省時間,其實我們那種缺乏目的般的匆忙,往往正讓自己被時間所控製。隻有當人們弄清楚時間是有限的時候,才會去利用時間,而不是被動地把時間填滿,這就是我們是被時間控製還是我們應該去控製時間的道理。一、控製你生命中的10分鍾
學校裏,一位老師趁課後的休息時間到琴房練琴。在空曠的琴房裏,純美的音質顯示出彈奏者深厚的功底。
有一個人羨慕地問她:“如果我能像你這樣嫻熟地演奏,需要練習多長時間?”
她微笑著說:“10分鍾。”
那人很吃驚。她說:“是真的,不過我說的是每天10分鍾。”
原來她隻是一位曆史老師,根本就沒有多少音樂常識。3年前,一個公司捐贈給學校一架鋼琴,因為學校裏幾乎沒有人會用,那架鋼琴便一直放在琴房裏,很少有人碰它。於是,她便利用每次課間的10分鍾,到琴房裏練習彈奏。不過,每次練習時她隻有10分鍾的時間,10分鍾之後,上課鈴聲一響,她就得趕緊跑回教室。
剛分配來的音樂教師仔細聽了她彈的那首鋼琴曲,除了其中幾個音符沒有彈好外,其餘的竟然都無懈可擊。
10分鍾能做什麼呢?隻是伸個懶腰、喝口咖啡的時間,隻是閑聊打趣或鬱悶沉思的時間,但她卻能夠充分利用這不起眼的10分鍾,使她的10分鍾擁有了更高的價值。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距離,並不如人們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功者與失敗者隻差別於一些小小的動作:每天多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多做一些研究……二、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大千世界中,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就是時間。古往今來,有不少人惋惜:時光易逝。於是長歎曰:“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趲少年。”古人有詩雲:“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詩句也都是告誡人們:人生有限,必須惜時如金。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昨天是一張過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張尚未兌現的期票,隻有今天才是可以流通的現金。”隻有今天才是我們唯一可以利用的,所以,我們要做到高效、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好好珍惜今日,善於利用時間。
為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你要時時把自己當成是按小時計酬的人,不論你現在是領取月薪還是年薪。要算出你每小時究竟可以得到多少酬勞,國外有一種計算每小時報酬的辦法:用你一年的薪水除以1000,再除以2,那差不多就是你每小時的酬勞。例如,如果你一年的薪水是16000元,你每小時的酬勞大概就是8元。如果一名同事來拜訪你,說完正事再談上15分鍾的閑話,你失去的時間用貨幣表示就是2元。如果你上班的時候用半個小時喝咖啡,你占用時間的價值就是4元。
當然,我們這裏並不是說你不應該喝咖啡、休息或與人閑談一會兒,這些事情具有它們自己的價值,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這樣把無形的時間用有形的貨幣來表示,隻是為了更好地防止因安排不當而浪費時間。
一個人要把握好自己所節省下來的時間並合理支配,最好應製定一個計劃來運用這些時間,為你的每一天定出一個大概的工作計劃與時間表,尤其要特別重視你當天應該完成的兩三項主要工作。請記住,沒有任何東西比事前的計劃更能促使你把時間集中運用到有效的活動上來。研究結果證實了一個反比定理:當你做一項工作時,你花在製定計劃上的時間越多,做這項工作所用的時間就會越少。不要讓一天繁忙的工作把你的計劃時間表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