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星期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元的支票。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艾維·利提出的方法為查理斯·舒瓦普賺得了1億美元。
由此,可以得出時間管理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沒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就不會有效率的產生。成功者都具有一流的時間管理思想,學習成功者,就要與他們的思想同行,惜時如金,視時如命,在最有效的時間裏,做最有效率的事情——分清輕重緩急,每分鍾都不浪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時間彌足珍貴。對於智者,時間就是金錢,就是成功的籌碼。五、時間銀行
四個20歲的青年去銀行貸款。銀行答應借給他們每人一筆巨款,條件是他們必須在50年內還清本息。
第一個青年想先玩25年,用生命的最後25年努力工作償還,結果他活到70歲卻一事無成,死去時仍然負債累累。他的名字叫“懶惰”。
第二個青年用前25年拚命工作,50歲時他就還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卻累倒了,不久死去。他的遺照旁放著一個小牌子,上麵寫著他的名字:狂熱。
第三個青年在70歲時還清了債務,然而沒過幾天就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上寫著他的名字:執著。
第四個青年工作了40年,60歲時他還完了所有的債務。生命的最後十年,他成了一個旅行家,地球上的多數國家他都周遊過了。70歲時死去,臨死前仍麵帶微笑。人們至今都記得他的名字叫:從容。
當年貨款給他們的那家銀行叫“時間銀行”。
海倫·凱勒在她的自傳中寫道:“當我開始為不幸的盲人開展福利活動時,我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人擔任這項工作的骨幹。我想起有人說過‘當你想托某人辦事時,與其找個大閑人,不如找個大忙人,忙人反而幹得快。’於是我決定放棄原來要找一個閑人的打算,決定去找一個大忙人,請他擔任活動的骨幹。”海倫·凱勒的話極富哲理,它啟示我們,時間的多少,不但與工作忙閑有關,而且與時間管理者的指導思想有關。經驗證明,所謂“忙”乃是一個思想方法的問題,我們有多少時間,關鍵在於你認為你自己能擠出多少時間。有些人正因為忙,才從各方麵下功夫去合理地使用時間,巧妙地安排時間。相反,有些時間太多而不知時間寶貴的人,由於缺乏行動要求,結果從有時間變成了沒有時間。
大部分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大概都依據下列各種準則決定事情的優先次序:先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後再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先做熟悉的事,然後再做不熟悉的事;先做容易的事,然後再做困難的事;先做隻需花費少量時間即可做好的事,然後再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好的事;先做緊要的事,然後再做不緊要的事;先做有趣的事,然後再做枯燥的事……
以上各種準則,大致都符合有效的時間管理的要求。應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做事的優先次序。所謂“重要程度”,即指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大小。對實現目標越有貢獻的事情,越是重要,它們越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越不重要,它們越應得到延後處理。
應該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自己做事的時間順序,因為你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應該把最應該完成的事情優先完成,而不是把最不應該完成的事情優先完成。
課後作業
有人說時間就是生命。看了本文之後,請從兩個方麵解釋一下時間和生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