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學會感恩,懂得回報(1 / 2)

感恩的心是一劑情緒的養料,藏在心裏,可以慰藉塵世中幹涸的心靈;而仇恨隻是一隻情緒的毒素,藏在心裏,則會不斷的吞噬體內的健康細胞。對於什麼該忘記,什麼該記得,不要拿功利的眼光去衡量,隻要看他是愛,還是恨。是愛的話,就讓它高匾在堂,是恨的話,就讓它隨風吹走。一、善良所得到的回報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弗萊明在田裏工作的時候,聽到附近泥沼裏有人發出求助的哭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他看到一個小男孩掉到泥沼裏。弗萊明就把這個小男孩從死亡邊緣救了出來。過了兩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門口,車上走下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就是那個被救男孩的父親。紳士要報答農夫,但是農夫向他表示,自己救人並不是想要什麼回報的。這時,紳士看到了農夫的兒子在旁邊怯怯地看著自己,於是說:“我們來做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和您一樣有著美好品行的人,並且擁有豐富的學識。”農夫答應了紳士的要求,讓他帶走了自己的兒子。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了青黴素的發明者,他就是舉世聞名的亞曆山大·弗萊明爵士。很多年以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因使用青黴素而獲得了康複,他就是英國偉大的政治家丘吉爾。

這是個好心有好報的經典故事,農夫的善良舉動讓自己的兒子有了一個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紳土幫助農夫的兒子反而讓自己的兒子也獲得了重生。世間的事就是這樣,你做過的事往往會回報到你自己的頭上來,快樂因為這樣的循環反而變得更多。與人為善不僅可以使自己免受煩惱之苦,還會結識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的快樂。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西奧多·德萊塞說:“假若你想從人生中得到快樂,那就不能隻想到自己,而必須想到別人,因為真正的快樂是從施予別人中得來的。”

農夫和紳士都沒有懷著施恩圖報的心,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波斯聖者查拉圖斯特拉說過:“與人為善不是一種責任,它是人生一種快樂的享受。”當你對別人好的時候,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真正地關心別人,會為自己帶來莫大的益處,因為你會感到快樂、滿足及自豪。施恩不求回報的快樂是最大的快樂,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理想之人會享受施恩的快樂。”你隻有拋開別人是否會感恩的想法,才能追求到這種真正的快樂,才能享受這種奉獻的快樂。

施恩未必就想著回報,但是感恩的心應該時時存在。二、感恩生活

感恩生活,就要感激點滴幸福。幸福可能就是現在。

從前,一個富人問一個窮人,“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窮人說:“幸福就是現在。”

富人望著窮人的茅舍、破舊的衣著,輕蔑地說:“這怎麼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就是百間豪宅、千名奴仆。等你擁有這些後,你就知道那才叫幸福。”

某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把富人的百間豪宅燒得片瓦不留,奴仆們各奔東西。一夜之間,富人成了一個無產者,由於缺乏生存技巧而淪為乞丐。七月流火,汗流浹背的“富人乞丐”路過窮人的茅舍,想討口水喝。窮人端來一碗清涼涼的水,問他:“你現在知道什麼是幸福了吧!”

富人眼巴巴地說:“幸福就是此刻你手中的這碗水。”

——幸福就是現在。

我們要有感恩之情,這樣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

同是一條小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來喝水,有的人用泥製的土杯來喝水,那些既無金杯又無土杯的人隻好用手捧水喝。水,本來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差別就在於盛水的器皿。君王與乞丐的區別就在於這“器皿”上麵。不管有沒有盛水的容器,隻有那些最需要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才最懂得感激。

受恩不忘,是一個人有良心的表現;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有道德的行為。能夠做到受恩不忘,知恩圖報,才是有良知的君子之風。三、用感恩的心來描繪童話中的記憶

教師節到了,幾個同事在一起,說起自己童年的老師。不約而同地大家都爭相說起了老師的絕招。一個說:“我的老師會拉一手好聽的手風琴。”另一個說:“我的老師故事講得好,聽得我們都不想放學。”有一位甚至說:“我的老師力氣大,有一次,一隻手抱起了我們三個同學,像提小雞一樣。”大家熱鬧地說著,隻有小林在一旁什麼也沒有說。大家問他:“小林,你的老師呢?”小林搓著手說:“我,我……”小林好像有一絲猶豫,他看著大家,終於脫口而出,“我的老師不是魔術師,可他有一個會生錢的小紙屋。”

大家都笑了,小林急了,他喝下一口茶說:“你們不信,聽我講一個故事就明白了。那年,我讀小學四年級。有一次,班上組織春遊,每個同學要交5元錢,40個同學就是200元錢,這錢由班長統一收取。我們的班長是個小女孩,紮著兩個羊角辮,很可愛。可是那天,她卻哭鼻子了,因為她把收來的錢放在自己的課桌裏,做完課間操回來後,錢卻沒影兒了。班長的父親是附近礦區的工人,母親沒有工作,家庭不太富裕,這些錢對她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她把鼻子都哭歪了。班上的幾位任課老師都來了,問了問情況,語文老師說,這明擺著,是自己班上的學生幹的,就幾分鍾時間嘛。體育老師說,行了,各位同學都坐回自己的桌位上去,我們一個個搜查。體育老師這樣一說,其他幾位老師都說,隻有這樣了。同學們都不做聲,氣氛很緊張。這時,我們的數學老師,一個瘦瘦的老頭兒,把手一舉說,不行,不能搜。他說得很有力,聲音很大。他對其他老師說,這事由我來處理,我保證把錢找回來。數學老師說著,轉身從講桌下拿出粉筆盒,倒出粉筆,他的手變得很靈巧,上下翻折著,不一會兒,粉筆盒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小紙屋,還留有一個小窗戶。數學老師舉起小紙屋說,同學們,這可是一個會生錢的小紙屋,現在,你們每個人單獨在教室裏停留1分鍾,用你們的小手摸一下小屋的窗戶,我相信,失蹤的錢就會飛回來。隨後,我們都從教室走出去,再一個個單獨走進教室,等到全班同學都走過一次後,數學老師當場拿起了小紙屋,果真,從那扇小窗戶裏掏出了一遝錢,數一數,200塊錢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同學們歡呼起來,緊張的氣氛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