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為誰而學習,為什麼而學習(1 / 2)

小學的時候為了能過個好的寒暑假而學習,為了當個小隊長而努力;上了中學就為了上個好的高中而努力學習、拚搏;高中呢,當然為了考上爸爸媽媽理想的大學而廢寢忘食;可是到了大學,卻有些迷茫了,不知是為了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學習,還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亦或是自己做人的原則驅使,還是……

究竟為了什麼而學習?這個問題可能許多人都回答不出內心深處的那個答案來。一、 為了改變命遠而學習

薑錦程,1976年出生於山東高密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因為家庭貧困,他從小一直特別努力讀書。那個時候,他就認為,知識能夠改變貧困的命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貧困的狀況。可是,沒想到,高中一年級時,父親去世,薑錦程不得不輟學回家。

1989年,輟學在家的他,來到青島做了一名建築工人,靠打工掙得微薄的錢養家糊口。這時,他還是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雖然不能在學校裏繼續學習,但是為了改變現狀,他在建築工地打工之餘,仍然堅持自學。別人下班後,喝喝酒、打打牌,而他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苦讀。終於,他考上了工程預算員,不再做一名建築工人,命運第一次因為知識而改變。

可是,他漸漸地發現,僅僅一個工程預算員不足以改變他貧困的命運。所以,他決定參加成人高考,他要上大學。工程預算員的工作要比建築工人輕鬆許多,這樣他就有更多的精力自學。1990年,薑錦程終於考上青島市職工大學,學的是工業民用建築專業。

可是,1992年,他所在的建築隊要從青島搬走,為了能取得大專文憑,他決定留下來。沒有了工作,怎麼維持生存,怎樣繼續自學?後來,他看到路邊修鞋的人,比較自由、清閑。他就想:這種工作有人的時候就修鞋,沒人的時候還可以看書。而且,掙的錢足夠自己度日。於是,他擺了一個修鞋攤,每天,一邊修鞋,一邊學習成人大學的課程,另外,他還報名參加了法律和英語的自學考試。經過努力,1994年薑錦程拿到了工業民用建築專業的大專文憑。接著,到1999年,他又陸續拿到了法律和英語兩個專業的大專文憑,並於2000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書。如今,他在青島江河海律師事務所當律師,他徹底改變了自己貧困的命運。從建築工人到修鞋匠,再到律師,正像薑錦程所說的那樣:“知識的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

試想,薑錦程輟學後,如果隻是甘心當一名建築工,那麼他一生的命運就是一個建築工,最多就是在建築隊遷走時,去做修鞋匠,那麼,也僅僅是一個修鞋匠的命運,每日與舊鞋打交道,溫飽問題或許能夠解決,可是人生的意義僅限於填飽肚子嗎?如果是這樣,薑錦程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律師。因此,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為了改變命遠,我們應該努力地學好知識。

如果你生在貧困的鄉村,努力學習就可以改變你貧困的命運,也改變你父母後半輩子的命運;如果你的家庭正處於不幸的災難之中,那麼請努力學習,因為隻有知識才能將你的家庭從災難中拯救出來。二、 為了探求未知世界而學習

荷蘭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範特霍夫,小的時候是一個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愛動腦筋、喜歡探求未知世界的孩子。

在一個陽光燦爛、暖風洋洋的春天,公園裏有一對小夥伴,一個在滑梯上滑上滑下盡情玩耍,另一個卻坐在一邊的草地上,捧著一本書,似乎在努力思考什麼。

“喂!範特霍夫,別總是呆坐在那裏看書呀!過來和我一起玩吧!”坐在滑梯上的男孩發現他的小夥伴始終沒有和他一起玩,就大聲叫起來。

“不,等一會吧,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呢,等我想通了再來陪你玩。”坐在草地上的範特霍夫一點兒也不著急。他若有所思地抬起頭,笑眯眯地向他的夥伴解釋。

“又是思考問題,每次都這樣。你怎麼總是有那麼多的問題。”傑費很不高興地嘟著嘴,抱怨著他的小夥伴,但他還是從滑梯上下來,走到範特霍夫麵前,一屁股坐下來,說:“說說看,這次又是什麼問題?”

範特霍夫很高興地看見小夥伴走過來,因為這下子就不是他一個人在思考了。傑費十分聰明,每次範特霍夫提出的問題,傑費總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解決或是替他作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想到這裏,範特霍夫那藍色的大眼睛閃了閃,嘴巴一抿,就放心大膽地說起他的問題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鐵鍋、鐵鎖、鐵製管道總是會變舊,而且會變得很難看,它們原來都是銀白色的,可過不了多久就會變成黑色,而且表麵上再也不光滑了,那鑰匙和湯匙怎麼就不會這樣?”說完,範特霍夫看著傑費,可是傑費仔細一想也迷糊了,他皺了皺眉頭,說:“我也不知道,我們去問我爸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