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費的爸爸是一個化學家,聽了範特霍夫的疑問,傑費的爸爸開始解釋說:“鐵製品變舊是一種化學反應,也許,你現在還聽不懂什麼是化學反應。你知道嗎?鐵的化學性質特別活潑,容易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反應的結果是物體表麵的一層鐵會生成另一種東西,也就是你們看見的黑乎乎的東西,它叫氧化鐵,可是裏麵還是鐵。所以,有的人磨去最外麵的一層,裏麵還是銀白色的鐵。而鑰匙和湯匙是合金製成的,它的化學性質不如鐵活潑,不容易和氧氣發生反應,再加上鑰匙和湯匙經常使用,即便是生成了其他細微的一些物質,也會在頻繁的使用中被磨掉,所以,鑰匙和湯匙不容易變顏色。”
從此,範特霍夫對化學產生了興趣。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會起反應?會起什麼反應?怎麼起的反應?有什麼東西在暗中幫它嗎?這些問題都使他感興趣極了,可是傑費的爸爸說要想知道這些,就得好好地學習知識,有了一定的知識,人才能明白世界中的現象,有的為什麼是這樣,有的又為什麼是那樣,否則就算有人講解也聽不懂。從那以後,他開始認真努力地學習。
每個生命,都會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人有著很強的探究欲望。而學習是滿足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基礎。因為,不學習、不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就無法理解事物的表象,更不能探究事物的根源。
有了一定的知識,人們才能明白自己身邊的自然現象。三、感動一生的學習動機
貝耶爾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他出生在柏林,卻不像大多數柏林人那樣喜歡說話、善於辯論,他隻顧埋頭學習和做事。他不善言辭,有時候遇到陌生人尤其是女人,說起話來還經常結結巴巴。
貝耶爾10歲生日那天,他原以為爸爸媽媽會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樣,為他熱熱鬧鬧地慶祝一番。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大早,母親就領著他到姥姥家裏去,消磨了一整天。貝耶爾為此既納悶,又生氣。
晚上回家的路上,母親一邊走一邊對貝耶爾說:“媽媽生你的時候,爸爸41歲了,但還是一個大老粗,大字認識不了幾個。現在他和你一樣,正在努力讀書,明天還要考試。我不願意因為你的生日,而耽誤爸爸的學習。爸爸現在這麼大年紀還在堅持學習,多麼不容易呀,你忍心打擾他嗎?”
母親娓娓道來的解釋,如雨露一般,點點滴滴滋潤著貝耶爾幼小的心田。後來他回憶說:“這是母親送給我最豐厚的生日禮物。”
貝耶爾的父親因為長期在軍隊服役,所以,沒有機會學習。但是他對科學技術非常感興趣,退役後,由於日常工作比較繁忙,雖然一直在自學,但是收獲不大。直到50歲後,他才開始從師學習地質學。周圍的人對他冷嘲熱諷,他卻全然不顧。
貝耶爾在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與父親隨便談起大學老師凱庫勒教授。年輕氣盛的貝耶爾隨口說:“凱庫勒嘛,不就是比我大六歲……”父親當時就打斷了貝耶爾的話,生氣地說:“難道學問是與年齡成正比的嗎?大6歲怎麼了,就因為大6歲就不值得你好好學習嗎?我學習地質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比我小,有的老師年齡比我小30歲,我不也得好好向人家學習嗎?”
此番話對貝耶爾震動很大,教育極深。後來他常說:“父親一向是我學習的榜樣,他給我的教育很多,最深刻的就是那一次。”
貝耶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23歲那年獲得了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05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父母深夜學習、工作的身影,是朦朧中看到這一場景的孩子最大的學習動機。父母都在努力,孩子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學習?
課後作業
請對下麵的問題進行選擇,並做出自己的解釋。
你為什麼學習?
A.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B.為了父母的愛
C.為了祖國
D.為了自己的理想
E.為了將來能掙到大筆的錢
D.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
說明: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選擇都是正確的,但是每一個選擇,都可以帶動你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代表著你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