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時代家校聯係的探索(2 / 2)

2 家長和學生都是班級建設的主人

班級QQ群改變了以往家長之間很少有機會交流的狀況,它可以將整個家長群有機整合起來,強化家長群體之間的聯係,使之成為一個社會意義上的教育團體,利用群體的智慧,實現優勢互補,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家長的熱情參與,孩子在學校也越來越向好的方麵發展,成為良性循環。家長的參與促進孩子向好的方麵發展。“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僅在於傳授知識,關鍵在於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參與欲望和熱情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動力之源,誰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誰就能創造出教育的輝煌。”

一次學校布置任務:創建自己班級文化。那時筆者正在外地,任務又比較急,怎麼辦?筆者試著在群裏留言:“班級需要您,如果您有繪畫、毛筆字方麵的才能,請與宣傳委員聯係。”筆者回來後,很意外地得知自己班的班級文化在學校的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學生興奮地做著介紹:毛筆字是誰的爺爺寫的,班級介紹是誰的媽媽幫忙審的稿,班徽是誰的爸爸幫忙設計的……

打開群內的留言,事情經過就顯露出來。原來是多才多藝的金的媽媽主持的,她負責了整體的設計,並有好多家長主動請纓。當他們得知獲得第一時,比孩子還興奮,他們好像突然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

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麼平靜地過去,沒想到班級在悄悄地發生一係列變化:

金的母親悄悄給筆者留言:“李老師,沒想到我自己的設計得到這麼多人的肯定,以後班級有需要我的,我會全力以赴。”這不,班中出現的遊戲熱的苗頭就是她告訴筆者的,在班主任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扼殺在了萌芽中。

敏的家長給筆者留言:“李老師,沒想到我設計的班徽中選後,孩子在班級中感到自豪,比以前大方多了,也敢舉手發言了。”

3 教師發表問題對策借力打力

教師發表剖析學生出現問題及對策的日誌,巧妙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既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苗頭,又避免家長尷尬、學生傷自尊。

在“太極”裏,麵對強敵來犯時,不是硬對硬,而是“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巧妙地化解對方的功勢再借機給出致命一擊。與家長交流時,直接指出孩子的不當行為,有時雙方都會比較尷尬,不管教師的批評多麼溫和,其結果也可能會很糟糕,可能得罪家長,家長會以為你在出他的醜,容易傷害家長的感情,產生不良的後果。有的家長可能會因此遷怒於孩子,回家之後打罵孩子,有可能造成雙方情緒上的對立。而寫成是別人犯錯,聰明的家長馬上就會警覺,會自查自身是否有同樣的錯誤,這樣就維護了孩子和家長的麵子。

小薇是個初二的女孩子,一接班,筆者就覺得這女孩兒有點兒另類,上學時上衣穿的是一件小吊帶,而家長給人的印象非常樸實,並不是講究新潮的人。如果直接向孩子指出她穿衣的不當,估計她會很長時間在筆者麵前抬不起頭來。最後想到孩子的媽媽經常光顧筆者的QQ空間,機靈一動,寫了篇短篇《家有女兒初長成》。文章介紹到十二三歲的女孩身體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如果再像小孩子那樣穿著,就有點兒不大合適,而且很可能讓其他人誤解。

不幾天,小薇就換了著裝,變得穩重大方。孩子的母親私下給筆者留言:“李老師,謝謝你維護了女兒的自尊,我這粗心的媽媽現在才意識到自己的寶貝女兒已經不是以前那個瘦瘦小小的女孩子,她已經亭亭玉立,是大姑娘了。”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有效的家校溝通能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方式、內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長能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配合學校開展教育,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學生能更健康地成長。

網絡傳媒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班主任與家長的交往方式,對教師來說,為自己進行家校聯係找到了一種新的方式,可以將班級的各種信息以網絡的形式進行發布,也可以選擇較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在網絡上對家長進行指導,及時為家長排憂解難,並深入地、大麵積的地探討教育困惑,隻要家長點擊就可以看到。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關係著我們民族的明天,學校教育是任重而道遠的。學校在盡心盡力之餘,更希望得到家長們的全力配合,從而形成教育的合力。目前來看,這種合力正在以一種現代化的全新方式完善家校之間及時的交流,共同培育學生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