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影響(2 / 2)

2.3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處於直觀化階段,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可以加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直觀化,突破重點、化解難點。比如在教“凝結”中的水變成水蒸氣時,教師可以首先播放水受熱變成蒸汽的示範圖,然後讓學生觀察水受熱後變成小顆粒向上跑,緊跟著這一點提問小顆粒是什麼,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水蒸氣。

其實現實中,水受熱變成水蒸氣的過程是看不見的,教師光用語言描述這一抽象的過程難以突破重點。學生通過視頻,可以加深對事物本質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化解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2.4 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信息技術手段能夠通過全新的視頻和鮮豔的圖片,以及恰到好處的音響效果,促進有效課堂的實現,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是適應新課改下的科學課堂教學需求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應該引起廣大小學科學教師的注意。小學科學課實踐性強,比起文科類的課程來說,比較枯燥,學生學習也沒有興趣。如果在科學課堂上,僅僅靠教師的講授,學生首先不能完全理解書本上的科學知識,而且對教師講的東西也不感興趣。

例如,在上“植物的一生”這一課時,如果單單給小學生講解植物的一生是如何生長的,自然科學知識本來探索性就比較強,隻靠教師的口授,對教師來說顯然是非常吃力的,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理想,無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把這一課相關的重點知識做成Flash或者光盤,把植物生長的整個過程用鮮豔的畫麵播放出來,刺激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看到植物是怎麼生長的,了解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了解大自然的奧秘。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讓學生通過觀看,在生活中嚐試實驗或者進行對自然知識的探究。

新課改提倡課程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培養了較為濃厚興趣,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多媒體刺激和影響學生敢於參與科學學習,並且在生活中善於觀察,積極思考,就一定能夠學好科學,了解大自然的各類現象。

3 小結

總之,小學科學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特點,合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突破重點,有效化解教學難點,優化科學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素養,促進科學教學的健康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教師還必須更新自身的科學知識結構,提高多媒體運用水平,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率。正如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師不能隻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參考文獻

[1]徐亞秋.如何讓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9):163.

[2]劉愛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