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理運用現代技術培養自主探究能力(2 / 2)

1)“個別—協作”相聯係,發展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運用網絡獲取信息是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邁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搜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得出結論、處理問題。給學生搭建寬鬆和協作的溝通環境,讓學生在小組協作的基礎上實現對所學內容的全部、正確的理解,免除疑問,增強認知。協作學習,展示個人的研究成果,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課內—課外”相聯係,發展獲取信息的能力。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想辦法開發新的學習空間,憑借網絡技術,將文本材料和電子材料有機聯係,將課程知識彼此浸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味成功的趣味,發展探究的才能。

課外探究主要從3個方麵進行:一是預習課文時,搜集有關材料,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預習,提出研究的問題;二是完善課內所學的知識,做好複習和進一步探究;三是圍繞某一專題,進行拓展性的學習,完成研究任務。課外學習探究的辦法更為廣泛,它是現代學習方法和傳統方法的有機聯係,是網絡學習、實地觀察、社會實踐、與人協商等多種辦法的交融。

4 教育方法

1)用圖文、聲像並茂的教學軟件激活學生的思想,培育想象力。教學中選用直觀形象的誘導辦法,憑借多媒體手法提供實物、模型、圖表、聲音、色彩等重要的動態片段,激發各種形式的感知,提出啟示誘導,以尊重學生思想的自主性、共同性。運用協作式學習,注重協作組成員之間在對等、自由、民主的氛圍裏進行評論、溝通,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和想象。一切的觀點都能夠參加到評論之中,取得進一步的完善。這些相對於傳統教育環境能非常好地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協作能力等傑出的素質,也能非常好地訓練學生的辯證思想、發散思想、求異思維等。而運用發現式學習,注重學生對網絡上豐富的資源進行搜集、探究、分析,從中辨別出對個人有用的東西,取得個人所需的材料,訓練學生的自主、自理能力。

2)用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單純的說教無益於充分調動學生活躍的情感要素,反而容易使學生感到無趣、厭煩。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聲畫並茂、視聽聯係、動靜皆宜、感染力強等特點,運用這一特色,能夠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順利克服難點,還能夠提供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然後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3)運用人機交互的學習環境,供學生自由挑選,讓學生變成真正的認知主體。信息技術變成學生學習與認知的有用工具,並且依據學習目標,學習者合理挑選適宜的信息技術工具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並可運用計算機網絡功能,經過人機交互讓學生在教師協助下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培養學生獨立研究、處置問題的能力,然後使學生畢生獲益。

4)運用多媒體、校園網提供信息資源,豐富學生的課內課外知識。經過課外的多媒體教育,製作課外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將課堂教學軟件交給學生,以協助學生消化在課堂上沒有徹底消化的知識和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讓學習者把聽到又看到的信息,經過評論、交流,用個人的言語表達出來,使知識的鞏固大大優於傳統教學。可見,多媒體計算機運用於教學,不隻有助於知識的獲取,並且有利於知識的鞏固。

參考文獻

[1]周俊.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J].教育科學,1998(3).

[2]朱利民,趙利敏.淺析任務驅動教學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8):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