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麵臨的問題
2.1 多媒體的大量應用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荀子說:“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這就是說,耳聞、目見、心知、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條途徑,但以“力行”最為重要。特別是數學學科,離不開習題的練習,課堂上“耳聞、目見”唱了主角,就會搶了“心知、力行”的角色,而這恰恰是數學學科區別於別的學科的地方。用多媒體,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一種比以前傳統教學更為厲害的現代化灌輸方式。學生思維有快有慢,有些多媒體課件隻是把所學內容直接地呈現在學生麵前,以為這是在幫助學生理解,殊不知這種教學隻是把教師自己的意誌和理解強加到學生的思維當中,使學生省去了思維活動的理解感悟過程,不僅沒有幫助學生理解,反而限製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育的目的在於育人,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會對學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另外,教師板書的規範與否,思維邏輯性,都會對學生產生示範作用,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教師的思維中。而濫用多媒體,一方麵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堂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麵,學生的書寫、邏輯思維能力也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2.2 多媒體頻繁使用不利於集中學生注意力
多媒體屏幕的局限性,畫麵隻能呈現很少的內容,這樣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畫麵的切換,往往這一個畫麵的知識還需要保留,便要切換到下一個畫麵。這樣,學生對上一個畫麵隻能有一個很淺的認識,就如在學生的大腦中輕輕地畫一筆一樣,學生根本記不住。一節課切換多個畫麵,學生對整堂課的知識缺乏整體感,無法集中學習注意力,更不利於主體知識結構的形成。
2.3 多媒體教學不利於教師的成長
在現實教學中,很多青年教師都是多媒體技術的粉絲,有的會自己認真備課,根據實際的授課內容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邊教學邊改進,使多媒體教學的運用達到較好的效果。但也有部分人並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製作課件,有的是用同事已經做好的,有的直接到教學網上下載,其實根本無法體會課件製作者的精神。比如在兩個PPT中間原創者會對學生講解什麼,會不會穿插練習等,都不得而知。上課時看著聲情並茂,實則學生並不能學到很多知識,光看熱鬧了,白白浪費時間。長久下來,很多教師上課已經離不開課件,上課就變成了課件展示課。甚至有的教師離了多媒體就無法上課了,教師應具有的各方麵的基本能力也得不到鍛煉,甚至不斷地荒廢,有教了兩三年的青年教師連流暢的表述都做不到。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課堂組織能力等都需要日久天長的鍛煉,可是有的人皆用多媒體代替了,非常不利於教師自身的成長。
3 結語
總之,一堂好課的標準不應該在於多媒體的利用與否,也不在於課件製作得好壞與否,而在於能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定了多媒體技術隻是教學的一個輔助手段。隻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正確地運用多媒體,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對於多媒體教學,首先要承認其在整個教學中的作用。作為教育,不單單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這就注定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隻能是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