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整合的思考(1 / 2)

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整合的思考

校長論壇

作者:全大明

對電子白板的軟件平台的應用,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了審美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構建了開放式富有活力的音樂課堂,綜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是一門有聲的藝術課程。小學音樂教材比較接近生活實際,內容涵蓋麵很廣,知識點較多。學生在小學階段比較喜歡有節奏感的音樂,更喜歡歡快的節律,對音樂課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離生活比較近的音樂素材,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甚至更願意模仿。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音樂的理論常識不是很感興趣,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音樂理論的學習漠不關心,致使對音樂理論掌握很差,樂理不強。那麼,如何改善小學音樂教學效果呢?本文結合教學實際,詳細論述在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整合中的幾點思考。

1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知音樂的美

以往的音樂教學多是教師用錄音機或者VCD播放一些教材上的歌曲,讓學生聽聽音樂或者跟著唱唱,或者是教師進行範唱,讓學生試聽或者跟唱,很少進行音樂發展史和樂理等常識的學習,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感覺乏味,沒有新意,學生的個性特長也很難得到有效發揮。為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課堂教學時應整合現代教育技術資源,通過對音樂素材的直觀化、形象化處理,讓學生感知音樂作品的內涵,從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如在進行《草原牧歌》的教學時,筆者利用網絡下載一些蒙古大草原的圖片和草原牧歌的視頻光盤,也動員學生自己買一些《茉莉花》的MTV光盤,叫學生在課前先進行自我欣賞。上課時利用多媒體再現這些視頻資源,學生邊欣賞著教師播放的視頻歌曲,邊想著美麗的大草原,體驗歌曲的意境和歌詞的含義。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心態怡和,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深刻理解了這首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準確把握了音樂的風格和特色,有效地感知了音樂的美。

2 利用電子白板優化教學結構,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小學音樂教學時,由於時空和學生已有經驗的限製,有的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即使教師講得很投入、很生動,或者很精彩,由於缺乏必要的輔助手段,導致學生對那些知識的理解還是很膚淺。因此,在這類知識的教學中,巧妙利用電子白板優化教學結構,把學生不易懂的知識點通過形象生動的場景展示給學生,激發他們的靈感,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

如在進行《我們的朋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頑皮的杜鵑》《森林深處的杜鵑》等動畫視頻,存儲在電子白板的軟件庫裏;上課時適時調出視頻素材,讓學生欣賞優美的作品,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這方麵的知識時,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通過視頻欣賞和感悟,學生深刻理解了歌曲描述了美好的大自然和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增強了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以及對動物的關愛之情,培養學生向往一種人與自然應達到完美融合的境界,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和深化,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

3 優化教育技術裝備資源,轉變師生角色,實現高效學習

利用教育技術裝備輔助音樂課堂教學,為音樂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讓學生成為探究、體驗的主體,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實踐為主線,教師是學生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實現高效學習。

如在進行《我心愛的小馬車》的教學時,利用智能語音教具係統進行授課,教師先利用多媒體進行作品的範唱,讓學生聆聽作品的旋律和節奏,體驗歌詞的含義;之後,教師利用智能語音教具係統的軟件平台進行試唱錄製練習,把學生試唱的聲音錄製在軟件裏,再通過對比功能播放學生的試唱,讓學生自己與原唱進行對比,發現自己在試唱時存在的問題,以便加以改正。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真正實現了高效學習,增強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