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關於期望、忍耐和最終能夠滿足要求的故事書。這些都可以逐步幫助你的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的。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如何變得有耐心。
3-6歲以上的孩子。
這時孩子要開始上學了,不管所學的是什麼,忍耐力是學習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家長應該繼續幫助孩子培養忍耐力,幫助他確立短期內集中注意力的目標,把新信息分隔成小的組塊,這樣他就能掌握這些內容,並有足夠的耐力繼續學下去,直到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功!
總之,家長要注意從心理上訓練孩子的等待意識和忍耐意誌,使其從行為到思維都具有秩序、條理、規則性,使等待和忍耐的行為逐漸內化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這樣,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會在生活中逐步形成。
在成功的道路上,遇事忍耐一下,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可以提升競爭力,還能有助於人生的進步。
身處逆境之中怎麼辦?告訴你的孩子:忍耐!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幫你渡過逆境。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在這個階段,必須忍耐、忍耐、再忍耐!
勇敢體現孩子的內在競爭力現在,有不少孩子膽子非常小,他們不敢一個人睡覺,不敢到沒有電燈的房間去拿東西,也怕見到陌生人,有的孩子甚至連在同學麵前說話也有點膽怯。膽小是培養競爭力的最大障礙,一個膽小的人,任何新事物都不敢嚐試,固步自封,怎麼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立足?
膽小主要是後天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媽媽看見小蟲子,大呼小叫,孩子看見了,也會怕小蟲子,也會變得膽小。有些家庭爸爸膽小,不敢踏入新的環境,那麼孩子也會懦弱。
勇敢是擁有競爭力必備的好品質,不僅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種困難,而且在日後的工作中,也要靠勇敢的精神去爭取事業的成功。
那麼究竟什麼是勇敢?怯懦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有個女孩叫麗薩,一天爸爸媽媽都出門了,麗薩在家中看書。這時突然有人敲門,麗薩打開大門,發現一個持刀男子凶狠地站在門前。不好,遇到劫匪了!這一念頭驟然躍入麗薩的腦海,但她立刻鎮靜下來。微笑著對男子說:“叔叔,你是來推銷菜刀的吧!我媽媽正好需要一把。”接著便讓男子進屋,還高興地對男子說:“你長得很像我以前一位熱心的鄰居哥哥。見到你我真的很高興!你需要咖啡還是茶?”原來滿臉殺氣的男子,此時竟有些拘謹起來,結巴地說:“謝謝,謝謝!”麗薩用自己的錢買下了那把菜刀。男子拿著錢遲疑了一下便走了。在他轉身離去的一刹那,男子對麗薩說:“謝謝你,你將改變我的一生……”
其實,真正的勇敢,就是通過自己的沉著、冷靜和智慧,努力做到既拯救自己,又挽救別人!勇敢者的智慧就是,麵對危險臨危不懼,保護自己,然後通過文明的、理智的方式去感化別人、鞭策別人或改變其原有的那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否則,給人的感覺便是魯莽。勇敢還表現在敢於打破常規,探索新的事物,敢於“出風頭”,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或者形成思維定勢的時候自己敢於去打破。
怯懦膽小、畏畏縮縮、不願與別人交往,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麵的因素造成的:
1.先天因素。父母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孩子繼承了他們的特點。
2.環境因素。現在很多人都住在公寓房裏,一家一戶的封閉環境使孩子缺乏與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孩子孤獨、膽怯的性格。
3.教育不當。有的父母在孩子哭鬧時,經常用“鬼”、“妖怪”等來嚇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時,用“外麵有騙子,會把你騙走,賣到山裏去”等話語來打消孩子外出的念頭,這會使孩子的心裏產生一種不信任別人,不安全的感覺;還有的對孩子期望過高,一旦孩子做錯了事,輕則訓斥,重則打罵,孩子因怕失敗而退縮……
4.切身的體驗。當孩子滿懷信心地在成人麵前表現自己時,得到的不是表揚而是嘲笑、挖苦,這會使孩子灰心喪氣,這就像當孩子打過一次針後,使他下一次再到醫院就會害怕一樣。
可是更多的時候,孩子缺乏勇氣是因為父母的現實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強加給孩子所造成的。父母總是說別人的閑事不能管、“槍打出頭鳥”、看不到利益的事情不要做。這樣會使孩子沒有長遠的眼光,遇到事情就逃避,遇到責任就推脫,變成唯唯諾諾、見風使舵的人,就像下麵故事中的老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