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長期不安靜的學習生活環境導致孩子急躁。目前,孩子的學習負擔普遍偏重,他們麵對書山題海,身心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如果有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還可以靜下心來學習。如果孩子的學習環境常常處在嘮叨、酗酒、賭博、吵架、打鬧或是麻將聲中,孩子是難以完成學習任務的。長此以往,成績自然會下降,成績下降又導致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白眼,家長的打罵……如此惡性循環,其結果是孩子看見書本就煩躁不安。在焦躁中度過學習時光,怎能不形成急躁的個性呢?
4.不求甚解。急性子的孩子往往理解了事物的表麵現象之後,就以為獲得了真理,便不願深入鑽研了,而把注意力轉移到新內容的學習上。根據這一特點,如果孩子反複學習某一內容,就會產生厭倦的情緒,再加上其急於了解新的知識,這樣就導致了孩子的急躁不安。
當然,孩子急躁個性形成的原因很多,家長應該認真分析。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再采用合理的糾正辦法。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呢?
第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黃翼曾指出:世俗父母,常不知青年應該獨立,輒以子女脫離掌握為自己的損失……長欲其依依膝下,誠恐其羽成飛去,此種愛情大有害於子女,實為最自私自利之愛情。作為家長,隻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包辦代替,多鼓勵孩子做有益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失敗,以此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處事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奮鬥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一個過程,著急是沒有用的。這樣,“不如意,不稱心”的境地才不至於打垮孩子,相反,還可以使孩子在“不如意,不稱心”的環境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在孩子興趣愛好形成時期,及時正確引導孩子。當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並遇到挫折且處於心情緊張和異常激動狀態時,家長應該首先使孩子平靜下來,幫助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啟發孩子樹立自信心,使孩子確定並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克服困難,促使孩子明白失敗和困難隻是暫時的,耐著性子度過困難就會成功。
第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孩子學習時,家長要盡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最好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家長應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修養,多學習、多看書,少打麻將、少喝酒,為孩子克服急躁個性做出榜樣。
第四,教育孩子辦事要有計劃性、條理性。比如:孩子的衣物讓孩子自己分類收拾;家裏的東西,在哪兒拿的,用完後就放到哪兒去;學習上,讓孩子製訂學習計劃和作息時間表,並督促孩子每天按計劃進行……隻有讓孩子在生活上、學習上做到有條不紊,才能幫助其提高效率,消除由於不必要的忙亂而產生的焦躁情緒,進而把事情做好。製訂計劃的時候要注意將簡單的安排在前麵,難的安排在後麵,這樣不至於一開始便遇到難題,產生急躁的情緒。
第五,通過具體活動磨練孩子的韌性。在孩子學習之餘,家長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練字、畫畫或陪孩子下棋等。在一筆一畫的練習中,在細致的觀察描摹中,在一步步的思考揣摩中,磨練孩子的韌性。注意,在安排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至難地幫助孩子安排磨練韌性的活動。
第六,分析急躁的後果,提高孩子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家長發現孩子產生了急躁情緒後,就應馬上提醒或勸慰孩子,讓他們知道心急吃不了熱粥。給孩子講些由於急躁而產生不良後果的事例,啟發孩子增強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糾正孩子急躁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取得成效的事,需要家長耐心而不斷地努力。
第七,教孩子學會遇事冷靜。急躁與冷靜是相對的,一個人愈冷靜,急躁情緒便愈不易產生。因此,培養冷靜和鎮定的態度,對於幫助孩子矯正急躁性格有重要的意義。遇事冷靜,就是在學習和活動之前要耐心地做好準備,以平靜的心情進入活動之中。為了能做到這一點,在行動之前,可自我提出一些問題,如“對這項活動,我已經有把握了嗎?”“準備工作周密嗎?”“這項工作將會遇到哪些困難,我已經有了恰當的對策了嗎?”等等。多提幾個這樣的問題,多潑幾瓢冷水,能夠讓自己因急躁而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