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性格培養篇(5)(3 / 3)

第八,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急躁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習、生活中放鬆對自己的克製而逐步形成的一種不良行為習慣。因此,要想矯治這種性格缺陷,就必須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活動中,逐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一要做到逐步培養行為的計劃性,事無巨細,事前要準備充分,周密計劃;二要做到講究學習和活動的條理性,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三要讓孩子的生活充滿節奏感。嚴格的生活計劃和生活秩序,對於幫助孩子形成有條理、有規律的生活,培養孩子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的行為習慣有很大幫助。

專心致誌、不急不躁是做事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孩子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有一個老人和一個年輕人一起坐在河邊釣魚,老人能不斷地引魚上鉤,而年輕人連一條都釣不到。他終於沉不住氣,問老人:“為什麼您能輕易釣到魚,而我卻一無所獲?”老人心平氣和地回答道:“因為釣魚的人不同。我釣魚時,心裏隻有我,不知道有魚。我不但手不動、眼不眨,甚至連心也平靜得好像沒有跳動,這樣魚就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它們就會上鉤。而你心裏隻有魚,表麵上好像思想高度集中,很平靜,其實你並沒有集中,你的內心很急躁,心情煩亂不安,魚剛有上鉤的意向,就被你嚇跑了。”

情緒急躁的孩子,遇事急於求成,因此造成情緒紊亂,心態不平靜,常常陷入灰心喪氣之中。就像故事中的年輕人心中隻有魚,急功近利而導致內心急躁,魚自然不會上鉤。

下麵這個案例以及解決之道或許能夠幫助許多家長明白,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急躁的情緒。

趙亦飛上六年級,非常貪玩。眼看就要升初中了,為了讓孩子能上重點中學,媽媽決定把他從“玩”中解救出來,於是為趙亦飛請來了一個家庭教師。家庭教師是一位女大學生,人長得漂亮,輔導功課時對趙亦飛特別有耐心。說來也怪,特別貪玩的趙亦飛在女大學生的麵前顯得特別有禮貌,學習也非常努力,從不講衛生的他也知道幹淨了,學習也進步很快。最後,趙亦飛如願上了重點學校。媽媽高興得眉開眼笑,家庭教師完成使命,離開了趙亦飛的家。可是自從家庭教師離開後,媽媽發現趙亦飛的脾氣變得特別急躁,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耐心,學習也不上心了,整天沒精打采。

原來,由於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家,自從漂亮、耐心、溫柔的家庭教師走了以後,趙亦飛有一種說不出的空虛和寂寞,天天期盼、幻想著家庭教師突然重新出現在他的麵前,與他一起做功課。後來發展到晚上也想,而且嚴重失眠了,越想越急躁,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壞,幹什麼都沒有了興趣。媽媽感到自己對孩子的成長關心得太少了,加之孩子正值青春期,在漂亮、溫柔的家庭教師出現後,產生了虛幻的愛慕之心,出現了情感綜合征,產生了急躁的情緒。那麼趙亦飛的父母是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緒的呢?

1.趙亦飛的媽媽及時與學校的老師取得聯係,結合關於愛情內容的文章,一起製定了一個治療方案。給兒子詳細地講述了什麼是愛情、健康的愛情是什麼、年輕人如何對待愛情等。讓孩子明白他的重點和首要任務是學習,過早地涉及到愛情不利於學習,也不利於身心健康。

2.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父母認識到自己以前經常外出,沒有時間陪趙亦飛,才使孩子產生了孤獨感,於是他們開始科學地計劃時間,調整好家庭生活規律。每天、每周、每月都根據趙亦飛學習的緊張程度,安排爬山、遊泳等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讓趙亦飛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與家庭生活的溫暖與快樂。

3.激發興趣點。趙亦飛喜歡航模,爸爸就經常帶孩子去參觀有關航模的展覽與比賽。媽媽還利用出差的機會給趙亦飛帶來最新的航模材料,充實趙亦飛的業餘生活。後來,由於爸爸媽媽的支持,趙亦飛還在航模比賽中獲得了大獎。

4.集體活動。父母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趙亦飛的課餘生活很豐富,再也沒有出現因為“單相思”引發的急躁問題。

可見,任何急躁的情緒都有其產生的根源,家長首先要分析內部原因,再針對問題製訂符合自己孩子的策略和方案,才是真正幫助孩子克服急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