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性格培養篇(7)(1 / 3)

自己洗頭7~8歲

幫助媽媽洗碗7~8歲

吹幹頭發12~14歲

到商店購物10~14歲

承受學會承受外部壓力孩子承受壓力能力的強弱在於家長對子女是否進行了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挫折、困難麵前都不知如何處理。麵對來自生活中的壓力,他們輕則意誌消沉、無精打采,重則可能出現輕生的念頭。在當今社會,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可是,大多數家長並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其實,答案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夠。那麼是什麼造成孩子承受力弱呢?

主要是因為以下三方麵的原因:

1.家長平時給予孩子的督促不夠,對孩子身邊的一切事情不聞不問,使孩子養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

2.家長平時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對於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失去了“抵抗力”。

3.家長助長孩子自以為是的性格。如果孩子太過於自以為是,一旦在生活中遇到失敗,則“翻身”無望。

因此,家長既不要過分“怠慢”孩子,也不要過分溺愛孩子。那麼,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孩子呢?

一、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

成功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如此幸運。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想要成功,會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要經過許多挫折。怎麼對待挫折,這就是家長應當考慮的了。

法國大作家巴爾紮克說:“挫折是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強者在挫折麵前會越挫越勇,而弱者麵對挫折會頹然不前。”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足,兵法修列……”由此觀之,那些“倜儻非常之人”,不正是在挫折麵前勇往直前、越挫越勇的人嗎?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隻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隻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麗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曆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作為家長,要讓孩子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學會承受挫折,隻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走向成功的階梯。

在孩子的生活中,無論家長為孩子做出怎樣的設計、安排,失敗與挫折總會伴隨著他。古今中外的名人,哪一個不是經曆了風風雨雨,從失敗到成功,直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實踐證明,每一段人生都是失敗與成功的聚合體,所以,家長應該教導孩子勇敢地承受挫折。

二、讓孩子正確承受侮辱

天下之大,人的素質各有不同:君子成人之美,而小人乘人之危。家長應該讓孩子如何對待小人的欺辱呢?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懦弱不是無能,膽小不是孬種。人的一生會不斷地經曆坎坷、侮辱。

韓信在投奔劉邦之前不願種田,窮困潦倒,又沒有人推薦他做官,自己學做生意又以虧本告終,因此常常是寄人籬下,甚至以乞討為生。有一天他身佩長劍來到一個集市,突然有一群青年攔阻了他的去路。其中一人對韓信說:“我看你長得人高馬大,還佩戴長劍,好像是個英雄好漢,其實你隻是一個膽小鬼而已。”眾人聽了哈哈大笑,那人更加來勁了,纏住韓信不讓他走,還堅持說:“你相信不相信我說的話?不相信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殺了誰。如果你膽小,不想和我比武又不想死,就從我褲襠下爬過去。”韓信注視著那人,心想:“我要殺了他,簡直易如反掌,但是殺這樣一個無賴不但不能證明我的才能,反而有損我的名聲。而且一旦殺了他,他的同夥肯定要纏住我不放,萬一再被官府抓起來,那麼這一輩子就完了,我不能和他一般見識,和他鬥這口氣”。想到這裏,他就伏下身從那人褲襠下爬過去了。集市上的人哄堂大笑,以為韓信真的是因為膽怯才這樣做。

而韓信後來投奔劉邦,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因功被封為楚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人這一生,要忍受太多苦難,孩子的未來也是一樣。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人隻有承受痛苦、悲傷和淚水,才能得到幸福、快樂和成功。

誠實安身勵誌的基礎“人無信,則不立。”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受到別人的嘲諷、冷言、詆毀、白眼;可是也有許多人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愛戴!為什麼同樣是人,同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卻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