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性格培養篇(7)(2 / 3)

其實,一個人是否能夠得到別人的尊敬、愛戴,主要原因是人的做法!這種做法與你的金錢、地位毫無關係!誠實守信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沿襲下來的一個道德信條。到了現代社會,無論是中國,還是在日本,乃至歐美國家都不約而同地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準則進一步提升到民商立法中去,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商法的一條基本原則。有的學者將其稱為“帝王規則”,可見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性。

一、誠實得到他人的信任

誠實守信對於孩子至關重要。因為,在孩子的生活中,謊言也許會影響到他的事業、他的愛情甚至是他的一生。因此,必須努力培養孩子誠實正直的個性。

數年前,有一名座椅製造商雇用一批年輕人以手工來製造椅子。商人依據每人製作出來的椅子數量,每周付款一次。但有一個條件:每一張椅子要在檢驗合格後才能取得應獲的工資。這名製造商非常留意其中兩名青年人——羅富士和何漢勵。這兩個人每周都分別造出很多好的椅子,而且很少有不合格的情況。隨著時光的流轉,製造商想找一名監工代替他檢驗椅子的質量。他想從羅富士和何漢勵這兩人之中選出一位來擔任。製造商將所有工人召集起來,並宣布為了趕工,隻要椅子造好了,不管是否通過檢驗,它都計件付酬。於是,椅子的產量大大地增加了,但不合格率也提高了。這時,製造商特別去檢查羅富士和何漢勵所做的椅子。結果,羅富士所做的椅子的質量跟往常一樣的好,但何漢勵在新政策下做的椅子卻有一半不合格。結果,那個製造商提升了羅富士。

每一個孩子都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做到不隱瞞、不說謊,實事求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和信任。誠實不光是自己人格的體現,還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14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宋真宗。宋真宗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題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是天下太平時期。京城的大小官員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隻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宋真宗決定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宋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宋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隻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隻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麵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二、誠實可以感染他人

誠實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努力;不是口頭上說說就行了,而是要付諸行動的。一個孩子的誠實與否全在於家長的教育、引導和以身作則,家長應當從小教育孩子誠實守信。

有一個叫阿伯德的男孩,在他13歲那年,母親決定讓他跟隨村落裏的長者,到城裏去磨練一番。臨行之前,母親給他10個銀幣,讓他發誓,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撒謊。阿伯德一行人走了幾天之後,在路上遇上了一夥搶劫的強盜。

一個強盜問阿伯德:“你身上有錢嗎?”

他老實地回答說:“有10個銀幣縫在我的外衣裏麵。”

阿伯德的回答令強盜們狂笑起來。另一個強盜惡狠狠地又問:“你身上到底有多少錢?”這個老實的孩子又重複了一遍。然而,因為阿伯德太坦白了,反而沒有一個強盜肯相信他。那夥強盜的首領,早就注意到他的兩個手下在盤問這個男孩,便高聲喊道:“孩子,到這邊來,告訴我,你身上到底有多少錢?”

阿伯德說:“我已經告訴你的兩個手下,我的衣服裏麵縫著10個銀幣,可他們一點兒也不相信。”強盜首領命令手下將阿伯德的外衣掀起來,那些銀幣很快就被搜了出來。強盜們驚訝地問他:“你為什麼要把秘密說出來?”

阿伯德認真地告訴他們說:“因為我不能背叛我的母親,我曾向她發誓——永遠都不能撒謊。”強盜聽了他的話,心頭一顫,深深被感動了。強盜首領對他說:“孩子,你雖然這麼年輕,卻對你向母親立下的誓言如此守信,而我的所作所為與你有天壤之別。把你的手伸給我,我要按在你的手上重新發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