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有五個女兒,他對女兒們的管教相當嚴格,為了不讓妻子和母親過分溺愛孩子,他將15歲的二女兒送去英國讀書。一心要將女兒培養成才的王永慶割舍掉對女兒的思念,把希望寄托到了女兒身上。他不斷地給求學的女兒寫信,叮囑她努力學習。王永慶對女兒如此悉心地栽培不能不讓人佩服,他知道隻有讓女兒經曆人生的風雨,才能培養出孩子的挑戰精神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隻有經得起敲打的孩子,才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然後鼓勵他勇敢麵對挫折,迎接生命的挑戰。
有一個先知,他有兩個徒弟。
一次,先知在給兩個弟子指導哲學時,發現小徒弟無精打采,滿臉憂傷。先知問他怎麼了。
小徒弟說:“您講的東西,我一點都不明白,我想我未來的命運,也許就是一片黑暗。”
先知笑了笑,然後把一張紙扔到了地上,讓小徒弟回答這張紙有幾種命運。
小徒弟先愣了一下,然後神色黯淡地說:“扔到地上就變成了一張廢紙,這就是它的命運。”先知沒有回答,他當著小徒弟的麵在那張紙上踩了幾腳,紙上印上了先知滿是灰塵和汙垢的腳印,然後又讓他回答同樣的問題。
“這下這張紙真的變成廢紙了,還有什麼用呢?”小徒弟說。
先知仍然沒有說話,撿起那張紙撕成了兩半,然後讓小徒弟接著回答。
小徒弟被弄糊塗了,他紅著臉回答:“這下它純粹變成了廢紙一張。”
先知不動聲色地提起一支筆,很快在上麵畫了一匹奔跑著的馬。他剛踩過的腳印恰到好處地變成了駿馬蹄下的原野,奔跑的駿馬剛毅、堅定,讓人充滿了遐想。先知舉起畫,看著小徒弟說:“現在請你回答這張紙的命運。”
小徒弟恍然大悟,回答道:“您給一張廢紙賦予了希望,使它一下子有了價值。”
先知看著兩個徒弟,說:“你們都看見了吧,原本一張並不起眼的紙片,當你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它,它就一文不值。在這個基礎上對它進行破壞,它的價值會更小。如果你徹底放棄希望使其毀滅,很顯然,它將不會再有任何價值。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毫無價值的東西,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麵對和看待,如果你們有挑戰命運的心,那麼,一張廢紙也可以變得有價值。命運如同掌紋,操控權掌握在你們自己的手裏。”因此,作為家長,必須教導孩子學會直麵挫折,勇敢麵對挑戰。隻有不怕困難勇於挑戰自我,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得先機。
二、擁有挑戰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著名作家史鐵生,1972年的一次車禍使他雙腿致殘。這極大地打擊了他的自信,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意誌消沉。
然而,母親在背後的默默支持,讓史鐵生重新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他開始提起筆來,用文字來描繪自己的心聲,並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史鐵生後來回憶母親在那段時間對自己的默默教導仍然是激動不已。
挫折是人生的必然經曆,在挫折中學會挑戰,並擁有挑戰,才是人生的真諦。對於孩子來說,擁有挑戰,才能夠在生命中獲得更多的曆練,這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機會。因此,家長要用自己的行動表示對孩子的支持,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於麵對挑戰的人。
話劇演員波爾赫特是位傑出的藝術大師,她在話劇舞台上活躍了50多年,名揚四海。可是,當她71歲時,因為破產而一貧如洗;更不幸的是,她在乘船橫渡大西洋時摔了一跤,腿部傷勢嚴重,誘發了靜脈炎。醫生認為必須截肢,以防止傷口大麵積感染。但醫生不忍心將這個事實告訴波爾赫特,怕她難以接受這樣殘酷的事實。
波爾赫特從護士那裏知道了這個消息,於是她找來醫生,平靜地說:“如果沒有其他辦法的話,就這麼辦吧。”
手術之後,波爾赫特又在舞台上拚搏了七年。
波爾赫特之所以能夠如此冷靜地麵對失敗,原因就在於她相信在麵對失敗時,勇敢地正視它並接受挑戰,才是最佳的解決途徑。
事實上,古今中外,在失敗之後繼續挑戰,並將挑戰作為人生的一種經曆去自我磨礪的人有很多。愛因斯坦曾經為了尋求一份工作寫過無數封求職信;法國作家巴爾紮克一生被退稿無數次;奧斯特洛夫斯基受盡了傷病的折磨,卻成功地創作出了影響一代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貝多芬雙耳失聰仍舊堅持譜曲……
家長應當讓孩子相信,麵對挑戰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麵對失敗和困境的迷局時,不至於因為缺乏挑戰的精神而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