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智力訓練篇(1)(1 / 3)

競爭成敗的關鍵影響因素智力訓練篇競爭成敗的關鍵影響因素

觀察用慧眼把握人生對於孩子來說,世界是新奇的,所以,家長應該好好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讓孩子可以更好地觀察並感受這個世界。

觀察力對於孩子究竟有什麼幫助呢?一個孩子對於世界產生好奇,於是主動地去看、去聽、去觸摸,而在這些被觀察的人和事物中,一定有某些是孩子感興趣的,對於這些感興趣的事物,孩子會更有熱情地去觀察,從而形成一種循環的過程。研究發現,觀察力強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明顯比同齡的不善於觀察的兒童強。觀察力是兒童心理發育的一部分,是靠從小培養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因此,要重視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尤其要重視學齡前期兒童觀察力的早期培養。

一、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成就未來的前提。德國科學家魏格納通過看地圖創立了大陸漂移學說。一次,魏格納病了,躺在床上無所事事。他偶然看到牆上貼著一張世界地圖,就仔細地觀察起來,他發現南美洲東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大致可以吻合,巴西東端凸出部分,與非洲西部凹進去的幾內亞灣可以正好拚起來。後來他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又發現某種恐龍化石在大西洋兩邊的美洲、非洲都有出土,但恐龍無法跨越大洋;另外在美國和歐洲還發現了同一種蚯蚓。由此看來,過去世界上的大陸應該是連成一片的,它們是由於地殼運動才分成了五大洲,經過仔細的觀察之後,魏格納最終創立了著名的大陸漂移學說。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同樣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達·芬奇小時候剛剛開始學畫畫,老師每天都讓他練習畫雞蛋。很快,達·芬奇就感到不耐煩了,這時他的老師告訴他說:“不要以為畫雞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千個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隻形狀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一隻蛋,隻要變換一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例如把頭抬高一點或把視線放低一點,這個蛋的橢圓形輪廓也大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準確地把它表現出來,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達·芬奇聽從了老師的話,經過不斷地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畫家。

由上麵的故事可以看出觀察的重要性。兒童受年齡、生活環境和知識水平的局限,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往往局限於某一方麵或某幾個方麵。家長要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事物或現象,一定要從培養他們的觀察興趣入手。興趣是兒童學習知識入門的向導,是引導他們主動進行觀察的動力和最好的老師。隻有對觀察的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能主動、積極地去觀察。兒童有好動、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周圍世界有探究的強烈願望,什麼都想知道,而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興趣的開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喜歡問“是什麼”、“為什麼”,這是非常可喜和難得的學習習慣。對於孩子的問題,家長不必急於回答,而是應引導培養孩子觀察的興趣,讓孩子從中體會到樂趣,並主動尋求答案。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向孩子提出相關的社會生活、自然現象的一些問題,如月亮是什麼形狀的?青蛙為什麼要冬眠,它們又是怎樣鑽到地下過冬的?院子裏的樹,什麼樹葉先長,什麼樹葉後落?通過家長提出的這些問題,引起孩子觀察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並引導他們進行觀察、積極思考,獲得知識。當孩子對觀察周圍世界表現出興趣後,家長要著手培養他們觀察的習慣。這是啟蒙教育的關鍵,學習知識的基礎。許多兒童之所以後來成為傑出人物,靠的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他們對事物本身產生的興趣。如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對昆蟲很感興趣,通過不斷的觀察和思考,成為聞名世界的昆蟲學家。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從小就是一個喜歡動腦筋、喜歡觀察的孩子。那時,他的父母常帶著愛因斯坦兄妹到郊外幽靜的山村中遊玩。小愛因斯坦對大自然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的身心被大自然深深地吸引著。小愛因斯坦是一個特別愛思考的孩子,他常常一個人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地想著什麼。比如樹葉為什麼會動,風從哪裏來,神秘的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了培養小愛因斯坦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他的父母對他進行了很好的教育。一天,父親給小愛因斯坦帶回一隻羅盤。這隻小小的羅盤,引發了小愛因斯坦無限的聯想。他問了無數個為什麼,如為什麼羅盤針總指一個方向……也就是因為這個小小的羅盤,小愛因斯坦開始了他的觀察和思索,並執著地探索、追求著大自然和宇宙的奧秘。許多年之後,愛因斯坦仍然認為,父親給他的這個羅盤,對他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