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智力訓練篇(3)(3 / 3)

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孩子給自己提出一個記憶目標,有意識地去記憶,讓記憶效果大大提高。

方法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在積極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記憶法。理解記憶的基本條件是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做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無關聯的音節,平均需要重複5次;記住36個無關聯的音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隻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隻有在理解的基礎上,知識才更容易記得迅速、全麵且牢固。

理解記憶是以理解材料內容為前提的。這種理解不僅指看懂材料,而且包括弄清材料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係,以及該材料和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係。因此,在記憶材料的時候,家長要盡可能向孩子強調“先理解、後記憶”的要求。

方法三:利用直觀形象進行記憶

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和研究,孩子擅長記憶具體形象的東西。因此,當孩子記憶抽象的東西時,盡可能將其與具體形象的東西結合起來,在形象的基礎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

一個孩子說他很快就記住了他的朋友的電話號碼33329916。方法很簡單:把號碼分解成幾個部分,並與自己所熟知的信息聯係起來。比如這組數字,3332是他所居住區域的郵政編碼,99又恰恰是他所居住的公寓號,他住在16號房間。幾組數字加起來正好是33329916。

方法四:精選記憶法

對記憶材料加以選擇和取舍,從而決定重點記哪些,略記哪些,這種記憶方法叫做精選記憶法。

據說古時候,有的人記憶力極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過目成誦。可是鄭板橋卻看不起這種人,把他們叫做“沒分曉的鈍漢”。什麼叫沒分曉?就是不分主次輕重,不管有用無用,一股腦兒全都背下來。

家長應當指導孩子把主要精力用在記憶最重要、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資訊上。在記憶時要善於抓住重點、抓住精髓,善於組織材料。

方法五:多通道記憶法

有多種感知覺參與的記憶,叫做“多通道”記憶。這種記憶方法效果比“單通道”記憶快得多。

宋代學者朱熹說,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若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則能夠記住65%。

方法六:分類記憶法

如果要記憶下列10種物品:貓、帽子、狗、掛鍾、桌子、衣櫃、眼鏡、鸚鵡、鞋子和戒指。讓孩子使用反複背誦的強記方法也可以,但往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並且容易忘記。

因此,我們可以讓孩子把上述10種物品先加以分類。比如:貓、狗、鸚鵡是動物,帽子、眼鏡、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東西,掛鍾、桌子、衣櫃則是家裏的擺設。把這些物品一一加以分類之後,就比較容易記憶了。

方法七:諧音記憶法

這是讓孩子利用諧音來幫助記憶的一種方法。許多學習材料很難記憶,在它們之間不易找出有意義的聯係,例如,曆史年代、統計數字等等。如果對這些學習材料利用諧音加以某種外部聯係,這樣就易於回憶。

據說有位老師打算上山與山頂寺廟裏的和尚對飲,臨走時,布置學生背圓周率,要求他們背到小數點後22位,即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數同學背不出來,十分苦惱。有一個學生把老師上山喝酒的事結合圓周率數字的諧音編了一句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而樂。”待老師回來,學生們個個背得滾瓜爛熟。這個聰明的學生就是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的。當然,諧音記憶法隻適於幫助孩子記憶一些抽象、難記的材料,並不一定適用於記憶所有的材料。

方法八:口訣記憶法

把記憶材料編成口訣或合轍押韻的句子來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訣記憶法。這種方法可以縮小記憶材料的絕對數量,把記憶材料分組來記憶,加大信息濃度,增強趣味性,不但可減輕大腦的負擔,而且記得牢,避免遺漏。

例如,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