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智力訓練篇(5)(2 / 3)

在父母的教誨下,司馬光15歲時便“於書無所不通,文辭醇深,有西漢風”。而且,學到的知識都很紮實,以至“終身不忘”。後來,他經過19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篇幅浩瀚、紀事廣博的編年體巨著《資治通鑒》。

由此可見,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否出眾,與家長的支持與否密切相關。家長應該了解的是,閱讀能力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後天的培養而形成的,而且經過培養和未經過培養其水平大不相同。閱讀能力對孩子以後獲取知識、增長智力,以及與他人的交往與合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給孩子提供一片自由閱讀的天地,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父母給予孩子讀寫支持的多少,將顯著影響孩子的讀寫能力。一項名為“閱讀能力在美國”的調查顯示:以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為例,父母參與度低的學校,其閱讀分數比全國閱讀平均分數低46分;父母參與度高的學校,其閱讀分數比全國閱讀平均分數高28分,兩者比差達74分。

二、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考試的得分多少並不重要,而激發孩子對文字的好奇心和興趣,產生閱讀的強烈願望和動機則是第一重要的事。

教育心理學家凱洛博士發現,家中有百科全書、雜誌等課外讀物,能夠促進孩子學業進步、熱愛知識。為孩子買一些少兒讀物和報刊雜誌是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好方法。因為,少兒讀物和報刊雜誌的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更容易讓孩子在閱讀中得到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閱讀能力,同時還有益於培養孩子經常讀書的習慣,這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比爾·蓋茨出生於律師和教師之家,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非常注意他的智力開發和培養。

蓋茨三四歲時,母親外出總是把他帶在身邊。當她在學校裏向學生講解西雅圖的曆史和博物館的情況時,蓋茨總是坐在全班最前麵,盡管蓋茨是個好動的孩子,但在教室裏他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認真。蓋茨從小酷愛讀書,盡管他是個兒童,但他愛讀成人的書。在自己的家裏,他經常翻閱父母的藏書。

蓋茨7歲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書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連續幾個小時地閱讀這本書,一字一詞地從頭讀到尾。他的父母還盡可能地給他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9歲時蓋茨最常去的地方是圖書館,他常在那兒一待就是一天。當他逐漸長大後,父母鼓勵他參加野營活動,以增長他的見聞。後來他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5歲時,蓋茨就為信息公司編寫過異常複雜的程序。如今,他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電腦程序公司微軟的總裁。

通過比爾·蓋茨的例子,可以看到,閱讀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家財萬貫,不如滿室書香”。好的閱讀環境能夠讓孩子深入其中,好的培養引導能夠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成就美好的未來。

父母應當清楚,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隻有將孩子讀書的積極性激發出來,讓孩子愛上閱讀,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家長要了解孩子的閱讀特點,弱化閱讀的功利性。文學作品是一種兒童成長需要體驗的藝術,所以,當孩子閱讀文學作品時,家長應注重的是藝術方麵的教育,如果硬將其視為一種單純的教育工具,必然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閱讀興趣的培養。讀書是孩子的一種娛樂,換言之,讀書首先應當帶給孩子的,是它的娛樂功能。沒有娛樂活動,孩子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放鬆。尤其是當今孩子麵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就更需要娛樂活動。我國有關研究機構對全國城市兒童的調查表明,孩子接觸媒介是為了滿足娛樂需要;在大多數情況下,書籍是孩子們的娛樂工具之一,孩子不會為了學習而去看書。家長在指導孩子閱讀的問題上應當堅持“寓教於樂”的理念和方式,千萬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從提高學習成績方麵要求孩子閱讀,更不要限製孩子的閱讀麵,讓孩子自主地在閱讀中思考並學習。

同時,家長還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讀物,和孩子討論哪些是適合他們看的圖書,哪些是他們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圖書,最終讓孩子自己決定,給孩子一定的選擇讀物的權利。還要鼓勵孩子寫讀書筆記或心得,這樣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和思想要點,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