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借書摘抄法。摘抄要選擇,在選擇中加深理解。選擇必須分析,通過分析才能掌握要領。徐老在湖南時,聽說書報流通社有《聯共(布)黨史》,就去借了來。在學習下冊時,他就是采用抄讀的方法。但他不是全抄,而是摘抄,並且做詳細的分析,結果他對下冊的理解就比上冊深刻。後來,即使在買書不難的情況下,他也主張抄一點書,因為這樣可以眼、手、心三到,便於深刻的理解。
這就是徐老先生的讀書三法,家長朋友也可以將這些方法教給孩子,讓孩子的閱讀更有效率。
以長篇曆史小說《李自成》而海內知名的姚雪垠也有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姚雪垠幾乎沒受過什麼正規高等教育,他隻讀過半年中學。在19歲時他考入了河南大學的預科班,結果第一年就因參加了學潮而被校方開除。此後他靠著自己的刻苦自學走上了文學道路。姚雪垠主張讀書要廣博與專精相統一。他認為,讀書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他讀書就是為了創作。而創作需要大量的積累,他積累知識的主要方法就是做卡片。
卡片讀書法,是一種既簡便又有效的讀書方法。卡片讀書法有便於增補、便於排列、便於查閱的特點。姚雪垠認為:“做卡片既是讀書的方法,也是研究學問、搞創作的重要方法。”
有人問姚雪垠:“你對於幾百年前的事情,例如明朝的風俗習慣、稱呼、禮節、宮廷的擺設,是怎麼知道的?”
姚雪垠回答說:“我都是從書裏得來的。我看了大量的書,摘錄了許多卡片。”
在寫《李自成》時,姚雪垠為了搜集李自成的史料,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他在閱讀和查閱的同時,找出正確的資料,剔除錯誤的資料,勤謹不怠。僅僅是反映以李自成為首的明末清初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麵的卡片就有兩萬張之多。
姚雪垠說:“讀書不能圖快,讀書時最好做些筆記或摘錄。尤其是搞研究工作,必須做摘錄。這是個基礎工作。有些人書讀了不少,但沒有做摘錄,雖然當時印象很深,但久而久之就淡漠了,有很多重要的論述,不可能記得很清楚……做卡片,摘抄時是花費點時間,但為以後的工作大大提供了方便。”
可見,講求讀書方法、學會讀書技巧,是閱讀必不可少的工具。家長在指導孩子閱讀時,一定要注重對孩子正確的閱讀方式的培養,隻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閱讀方式是因人而異的。同一個方法,不一定對每個孩子都適用。因此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閱讀時的狀態和出現的問題,從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
想象為孩子插上創造的翅膀想象是人腦對已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人類借助於合理的想象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並可以通過想象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未知程度很大,因此想象空間也就比成人更為豐富。如果家長能夠針對孩子的這一特性善加誘導,就能夠激發孩子更好地走向成功之路。
心理學家的許多調查表明,許多有成就的人在兒童時期就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孩子想象力越豐富,將來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培養孩子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一、想象力是孩子的創造性活動
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多接觸、多觀察事物,加深孩子對事物的理解,豐富他們的知識、增加表象儲備,為想象力的發展做好準備。想象的內容應當以已有表象為基礎。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讓幼兒園的孩子想象人類祖先的形象。結果孩子們都把現代老爺爺的樣子當成了人類祖先的形象。這就說明缺乏表象儲備是難以有正確的想象力的。
興趣、熱情是進行想象活動的直接動力。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就要千方百計地去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當孩子對活動傾注了熱情,就可能驅使他去努力想象他的研究對象。
世界地圖太常見了,卻隻有魏格納才能由此想象到“大陸漂移說”;物體發黴長了綠毛也是司空見慣的,而隻有弗萊明才能由此聯想到其中的殺菌物質,發現了青黴素。他們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這樣就會把耳聞目睹的東西都和科學產生聯係,然後進行合理想象,從而才有了偉大的創造發明。熱情是想象的原動力,所以學者高爾頓說:“不存在沒有熱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沒有智力的熱情。”
由此可以看到,想象力是讓孩子在思維意識上超越傳統認識進而產生新發現的源泉,隻有培養並豐富孩子的想象空間,才能指導孩子大膽突破舊觀念,得出新思維,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