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智力訓練篇(6)(2 / 3)

“曹衝稱象”的故事,就是突破舊觀念發展新思維的典型例子。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的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去觀看。

曹操的大臣多是北方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隻象又高又大,光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隻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給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稱重,這可難倒了眾人,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隻有造一杆大的秤來稱。”

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隻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是笨極啦!為了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可是都行不通。

這時,曹衝從人群裏走出,對曹操說:“父親,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衝,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衝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裏停著一隻大船,曹衝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就在船舷上齊水麵的地方,畫一條記號。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然後將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畫的那條記號和水麵一樣齊了,曹衝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裏不由得連聲稱讚:“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隻要把船裏的石頭都稱一下,再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小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裏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父母們要想使孩子的創造力得到完善,對他們進行想象力的培養和鍛煉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到實際生活中,家長應該多為孩子創設一些情境,在活動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發展。可以讓孩子根據歌詞或樂曲,想象出一幅幅有聲有色的畫麵;通過繪畫、手工及科技活動,訓練孩子的創造才能。對靜物作動態想象,變無聲為有聲想象。如出示一幅圖畫,要求孩子圍繞圖畫主題,寫出圖畫上的人物精神、動作和語言或對抽象的詞作具體形象的想象。另外,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出去旅遊、參觀,引導孩子想象,這樣可以激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的強烈願望,走向成功之路。

二、給予孩子發揮想象力的餘地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小時候,他母親常給他講故事。但他母親講故事的方式比較獨特,總在講到中途時停下來,留下一段不講,讓歌德自己充分發揮想象力,給故事編一個結尾。自小就受到這樣的鍛煉,歌德後來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相信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講過故事,但這些故事大多比較完整。像歌德母親這樣重視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家長,實在是鳳毛麟角。從培養孩子想象力這點說,講完整的故事不利於孩子的發散思維,因而不是發展想象力的好方法。

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從幾個方麵入手,循序漸進地進行。

首先,教孩子學會模仿。想象力的培養,模仿是第一步,模仿其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想象”。在模仿過程中,注意提醒孩子多思考事物的外部和內部特點,從而逐漸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並經常與其他有聯係的事物進行對比,這個過程就是想象過程。

而在想象過程中,表象是基礎的材料,誰頭腦中的表象積累得多,誰就有更多的可以用於想象的資源。家長平時要指導孩子多觀察、多記憶形象具體的東西。當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時,應指導孩子從陌生事物中記住一些表象。為了記得多、記得準、記得牢,可以讓孩子用語言描述,或者家長與孩子相互描述。還可以通過寫日記,把孩子頭腦中的表象再現出來。

其次,文學作品和影視類作品中形象化的東西特別多,讓孩子有意識地留心其中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對增加表象的積累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