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9日,82歲的數學家吳文俊從國家主席江澤民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頃刻間成為倍受矚目的新聞人物。
事實上吳文俊小時候對數學並沒有多大興趣。上大學二年級時,他還曾一度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想輟學不念。當時是一位姓武的老師精彩授課,改變了他對數學的看法。大學三四年級時的刻苦鑽研,更使他打下了現代數學的基礎。此後,他結識了數學大師陳省身,走上了數學研究之路,並以自己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半個世紀裏,吳文俊在拓撲學、數學機械化和中國數學史等方麵做出了開創性的世界級貢獻。他的成就奇跡般地大大縮短了中國近代數學與國際間的差距,長了中國人的誌氣。
從這個事例中不難發現,數學家不一定是在少年時代練成的。家長們教導孩子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和意義,在於樹立起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要讓孩子在接觸複雜的數學世界之前打好基礎。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數學教育,應是啟蒙,而不是填鴨。
研究表明,入學時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通常來自於那些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明顯數學氣氛的家庭,這些家庭的母親喜愛用計算器。因此,孩子數學思考的能力,和其他能力的發展一樣,極大程度地依賴於孩子在這些成長年齡段裏所遇到的經驗、社會交往和語言。
父母應該把握這一點,平時注意在孩子麵前引用數學的概念,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記憶,並由此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在生活中誘導孩子多應用數學知識,並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這可以鼓勵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導孩子掌握數學應用,直麵競爭環境
在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中,數據和符號日漸成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形式。為了更好地認識客觀世界,家長必須教育孩子學會處理各種信息,尤其是數字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是其中的基礎。比如,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估計第三世界人口的年增長率是4%”,“鐵道部規定旅客所攜帶的行李外觀大小限於長、寬、高之和不超過160cm”等信息,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利用數學事實、各種統計圖表、數學符號對客觀世界的描述。
孩子要在未來對這些紛繁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和判斷,就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實驗觀察、信息獲取、模式識別、抽象概括等能力,並且能夠有效地聯係、表達與交流等。
數學日益成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技能,數學的價值觀因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一變化必將對整個數學教育產生重大的影響——重視數學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家庭的影響對於孩子而言是巨大的,要讓孩子在將來直麵社會的競爭,就要幫助孩子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數學應用能力範圍的擴大,也要求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指導和培養。
女性數學家希帕蒂亞的成功,就源自於家庭的支持。
公元370年,希帕蒂婭出生在亞曆山大城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賽翁是有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在著名的亞曆山大博物院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一些有名的學者和數學家常到她家做客。在他們的影響下,希帕蒂婭對數學充滿了興趣和熱情,她開始從父輩那裏學習數學知識。賽翁也不遺餘力地培養這個極有天賦的女兒。10歲左右,希帕蒂亞已掌握了相當豐富的算術和幾何知識。利用這些知識,她懂得了如何利用金字塔的影長去測量其高度。這一舉動受到了父親及其好友的讚賞,因而也進一步增加了希帕蒂婭學習數學的興趣,她開始閱讀數學專著。17歲時,她參加了全城關於諾悻論的辯論,一針見血地指出芝諾的錯誤。這次辯論使希帕蒂婭名聲大震。20歲以前,她幾乎讀完了當時所有數學家的名著,包括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阿波羅尼斯的《圓錐曲線論》、阿基米德的《論球和圓柱》、丟番圖的《算術》等。此後,在自身不斷地學習和努力下,希帕蒂婭成為了一位相當成熟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