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領導能力篇(2)(1 / 3)

合作是以開朗、寬容、善解人意為基礎的良好的交往方式,它需要一定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學會合作,不隻是一種認識,一種情感,一種態度,更表現為一種行為和能力,是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表現。合作交往是人類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21世紀是競爭激烈的時代,對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雖然年幼,但合作精神依然重要,無論是擁有快樂童年,還是順利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都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為經驗。培養孩子合作的意識,不僅有利於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以及與人共事的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社會化水平,有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孩子缺乏合作意識和技能的問題比較普遍。如果孩子不能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他人的合作性互動,那麼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就是失敗的。一個真正懂得合作、具有互助精神的孩子,成人後會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集體操作並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懂合作且冷淡孤僻的孩子在生活中將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麻煩,並且顯得無所適從而受到群體的冷落,甚至會成為一個不受社會歡迎的人。

教育學家維果茨基說:“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未來社會中,隻有具備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隻有善於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

孩子必須學會共同生活和相互合作,學會相互理解,平等交流與和平共處,學會在合作中進行良性的競爭,在競爭中領悟合作的真理。還要學會在合作中和夥伴間增進友誼,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為了使孩子將來能適應充滿挑戰的社會,有責任感的家長應該摒棄“樹大自然直”的想法,未雨綢繆,在孩子的觀念養成之初,進行必要的引導。

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家長應該多想辦法為兒童們創造、提供與同伴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家長應經常提醒和引導孩子學習互相協商、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合作互助,對孩子們友誼的增長、互相幫助的精神、學習和情感的溝通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1通過體會合作的必要性,讓孩子自發地萌生合作意識。

要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首先要給孩子充分的思想準備。家長可以告訴自家的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時應該相互幫助,使孩子懂得什麼是“友愛”,怎樣做才是“友愛”。這樣做給了孩子一個自我選擇的機會,同時家長要提醒孩子履行自己的諾言,充分地利用手中的工具,與其他小朋友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最後根據孩子的總體表現進行獎勵、表揚。孩子在合作中玩耍,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充滿互助和競賽。而且在合作中孩子能學會溝通、互助、分享,既能夠尊重、理解他人,同時也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這樣的合作訓練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提高孩子的自尊及社交能力,促進孩子的情感發展。在家庭中,家長要注意淡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感,不搞特殊化,引導孩子與家庭其他成員,以及別人家的孩子平等友好相處,使孩子懂得大家為自己服務,自己也要為大家服務。

對孩子進行合作教育僅憑空洞的說教肯定達不到目的,必須讓孩子在具體可感知的情境中體會、領悟合作,明白怎樣去合作。

家長平時可以利用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給他講一些合作的故事,例如,有一隻螞蟻看見一粒豆子,可它怎麼也搬不動,於是叫來了許多螞蟻,人多力量大,一會兒大家就把豆子搬到了家。讓孩子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合作的,以及合作後的成功感和愉悅感。讓他模仿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去搬運沙包,從而將童話故事中的情感體驗移植到幼兒自己的生活中來。

2.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性格較好的孩子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都比較強,這種良好性格包括開朗、自信、友愛、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這種品質的兒童會主動與別人合作,而且會合作得很好。

3.使孩子養成有禮貌的習慣,學會尊重別人平等待人。

家長要引導孩子在交往中對同伴采取友好的態度,不逞強、不霸道。例如:不要和同伴爭著做遊戲中的主角;不欺負弱小的孩子;友好地對待每一個人;用商量、請求的口吻與人說話;無意傷人時要道歉,請求原諒;如果玩他人的玩具時應說:“請你把玩具給我玩一玩,行嗎?”別人給了自己玩具時應說:“謝謝!”如果把別人的玩具碰翻了要說:“對不起。”

4.為孩子創造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