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領導能力篇(3)(1 / 3)

在人類的交往中,有聲語言是無處不在的。對人們來說,語言是交流的最主要工具,也是最基本的技能。因此,對於仍處在生長期的孩子而言,口語能力越早得到鍛煉,就越能夠熟練地駕馭語言。

口才之所以被稱為口語表達的藝術,就在於它有很強的技巧性。孩子的口語表達技巧是他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學習並批判地借鑒前人或他人的經驗而獲得的。而這個過程,就需要家長對孩子悉心培養和指引。

首先,家長要指導孩子認真研究口語表達的藝術和技巧,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幫助他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和水平。口語活動需要孩子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共同完成,其中每一種感覺器官既可作為獨立的單元而存在,也是口語表達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家長可以以此為依據,注重對孩子視、聽、說、想等各個感官的培養,讓孩子在多樣的氛圍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時,口才還是一個人心理素質、基本修養和智力的外在表現,與其理論水平、知識儲備、生活閱曆以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可見口才的鍛煉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要想讓孩子獲得良好的口才,關鍵在於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家長要對孩子進行督促,並且經常變換方式方法,讓孩子樂在其中,主動堅持下去。

被稱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不僅在詩畫方麵有著很高的造詣,更是一個口才出眾的人。

一天夜裏,外麵風大雨密,鄭板橋不能入睡,正在這時一個小偷溜進門來。鄭板橋心想:如果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也無力應對;這麼大的風雨還出來偷盜,想必是為生活所迫,抓了他於心不忍。於是他想了想就低聲吟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入我門。”小偷聽了心裏一驚,急忙躲到了牆角邊。鄭板橋接著吟道:“腹內詩書存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了想:原來是個窮書生,看來沒什麼可偷的了。於是就轉身想要出門。鄭板橋又吟道:“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就想翻牆出去。裏麵又傳來一句:“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然有一盆蘭花,就小心地避開了。這時屋裏又傳來了吟詩的聲音:“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時早趕豪門。”

就這樣,鄭板橋憑借自己的口才智退小偷,成為了一段佳話。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鄭板橋的良好口才,是他知識能力的體現。如果他沒有此前的生活閱曆和知識的儲備,是不可能將小偷勸走的。

可見,口才能力是一個多樣化的學問,它包含的內容相當廣泛,要想讓孩子練就出色的口才,家長和孩子必須共同努力。

二、用幽默的語言將孩子打造為口才大師

幽默是口才的一種體現形式,良好的幽默感往往可以讓語言更具魅力。家長在培養孩子口才的時候,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給孩子講一些口才大師的故事,讓幽默的力量引領孩子進入口語表達的世界。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他的言語常讓人忍俊不禁,詼諧之中包含著出眾的感染能力。

馬克·吐溫常常心不在焉。有一次,他坐火車時丟失了車票,乘務員查票時,他摸遍了口袋也找不到。

乘務員認識他,就說:“馬克·吐溫先生,如果真的找不到,也不礙事。”

馬克·吐溫著急地大聲說:“怎麼不礙事!我必須找到該死的車票,否則我不知道我究竟要到哪裏去旅行。”

紐約有個百萬富翁,壞了一隻眼睛。後來他換了一隻假眼,與真眼幾乎無差別,富翁為此到處炫耀。一次,他對馬克·吐溫說:“你能看出我哪隻眼睛是假的嗎?”

馬克·吐溫看了看說:“左眼是假的。”

“你是怎麼辨別出來的?”

“因為從這隻假眼裏多少還能看到一點慈悲!”

有一次,馬克·吐溫收到一個初學寫作者的信。信中說:“魚骨頭含有補腦的磷,要想成為一個作家,要吃很多魚才行。”他還特意問馬克·吐溫:“你是否吃了很多魚?吃的是哪種魚?”

馬克·吐溫在複信時直截了當地說:“看來,你得吃一對鯨魚才行!”

還有一次,馬克·吐溫來到法國一個小城市旅行並作演講。一天,他獨自到理發店去理發。

“先生,你好像是剛從外國來的?”

“是的,我是第一次來這個地方。”

“你真走運,因為馬克·吐溫先生也在這裏,今天晚上你可以去聽他演講。”

“肯定要去!”

“先生,你有入場券嗎?”

“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