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領導能力篇(3)(2 / 3)

“這可太遺憾了!”理發師聳聳肩膀,把雙手一攤,惋惜地說:“那您隻好從頭到尾站著聽了。因為那裏不會有空座位。”

“對。”幽默大師說,“和馬克·吐溫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講我就隻能永遠站著。”

上麵的幾則小故事中充滿了幽默的力量,可見馬克·吐溫對於語言的出色駕馭能力。相反,如果言語表達不恰當,就會出現尷尬的局麵,還會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

幽默是良好口才的體現,懂得幽默的人,往往可以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回憶說,他1972年來中國訪問時,見過周恩來和江青。他把跟這兩個人的初次交談作了比較。周總理跟他見麵時言簡意賅地說:“你從大西洋彼岸伸出手來和我握手。我們已經25年沒聯係了。”

但江青見麵的第一句是:“你為什麼以前不來中國?”

尼克鬆說周總理的言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江青的談話則反映出她“缺乏幽默感”,“表現出她那令人不悅的、好戰的態度”。

人際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社會關係,若在其中適當地加入幽默的成分,則可以使這個關係變得比較簡單,這就是幽默的獨特魅力。有的時候,即使並不為對方所接受,但通過幽默的言語,往往也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

有一個大腹便便的資本家,在街頭巧遇蕭伯納,就取笑蕭伯納說:“一見到你,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

蕭伯納是有名的瘦子。他聽了這話之後反唇相譏說:“一見到你,我就找到了世界上正在鬧饑荒的原因。”

蕭伯納因脊椎骨有毛病,因此從前腳跟上截了一塊骨頭補在了脊椎上。手術後,醫生想敲他竹杠,說:“蕭伯納先生,這是我從未做過的新手術啊!”

蕭伯納風趣地說:“那好極了,你打算付給我多少錢?”

一次,蕭伯納在一個宴會上遇到了一個濃妝豔抹的婦人。她讓蕭伯納猜測她的年齡。

蕭伯納一本正經地看著她,說:“看你皓白的牙齒,像十八歲;看你蓬鬆的卷發,像十九歲;再看你扭捏的腰身和塗滿胭脂的臉,就像十七歲。”

婦人很高興,刨根問底地問道:“親愛的蕭伯納先生,聽到您的估計我很高興。可是請您再精確地說說,我究竟像幾歲?”

“這很容易計算,”蕭伯納逗趣地說,“你把三個數字加起來,應該是五十四吧。”

有一位跳舞的姑娘向蕭伯納求婚:“如果我們結婚,孩子準像我這麼漂亮,像你那樣聰明。”

蕭伯納幽默地說:“要是正相反,長得像我這般難看,腦子卻像你一樣糊塗,那該怎麼辦?”

一次,蕭伯納在街上行走,被一個騎自行車的冒失鬼撞倒在地,幸好沒有受傷,隻是一場虛驚。騎車人慌忙將他扶起,連聲道歉。可是蕭伯納卻寬宏而又不無惋惜地說:“你的運氣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揚四海了!”

值得注意的是,幽默更多是一種天性使然,家長在教導孩子練好口才的過程中,切勿走進“幽默=良好口才”的誤區,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口才的方法,反而會耽誤孩子口才的鍛煉。最佳的辦法是在潛移默化中用言傳身教去感化孩子,使其真正掌握幽默的魅力。

三、良好的口才是孩子應對競爭的重要支點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夠撬動地球。”如果將社會的競爭比作地球的話,那麼,良好的口才,就是幫助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支點。一個擁有出眾口才的人,不僅能夠在社會交際中遊刃有餘,同時也能為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蘇東坡和蘇小妹鬥口才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極廣。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是個出名的才女,兩人在生活中常以對詩取樂。相傳蘇小妹前額突出,蘇東坡於是就說:“未出門前三五步,額頭已至畫堂前。”

蘇東坡的臉頰很長。蘇小妹就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蘇小妹是窩窩眼,即眼眶深陷。蘇東坡就抓住這一點,寫詩道:“幾次拭淚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蘇東坡是個大胡子,於是蘇小妹回詩道:“幾回口角無覓處,忽聽毛裏有聲傳。”

這兄妹逗趣的生活片段不僅充滿了幽默感,更顯示了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語言功底,足見兄妹兩人的口才是多麼出眾。

由此可見,口才的應用範圍並不僅限於社會上的人際交往,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為生活增添不少情趣。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口才表達能力,無論是對孩子今後生活還是事業,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