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領導能力篇(3)(3 / 3)

口才的培養是一個多範圍、多學科的綜合培養過程,甚至可以涉及到人文學科的各個方麵。在這樣一個龐雜的體係中,家長首先要學會甄別和選擇。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何況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過分的壓力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從孩子的興趣入手,慢慢將孩子引導到口才培養的體係中來。比如孩子喜歡音樂,家長就可以多培養孩子的樂感,讓孩子先學會如何傾聽,然後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把歌曲的內容或大意表述出來,讓孩子在傾聽—思考—表述的循環過程中慢慢鍛煉口才。

隨著競爭時代的到來,社交口才的應用範圍也更為廣泛。在曆史上,有很多在外交中利用自己的口才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他們是廣大青少年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二戰結束後,根據1945年7月中、美、英、蘇四國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為清算血債,中國政府任命梅汝璈為審判官。

然而,中國雖然是同盟國中受侵略程度最深的戰勝國之一,但審判長由澳大利亞韋伯法官擔任。美、中、英、蘇、加、法、新、荷、印、菲十國法官的座次問題,在開庭前預演時就發生了爭議,因為審判長韋伯宣布入場的順序為美、英、中、蘇、加、法、新、荷、印、菲,把中國法官的座次排在了英國之後。梅汝璈立即對這一安排提出強烈抗議:“對個人的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們代表各自國家,我認為法庭座次應該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是審判日本戰犯,中國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戰時間最久、付出犧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曆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再者,沒有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便沒有今日的審判,按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座,實屬順理成章。”接著,他憤然脫下象征著權力的黑色絲質法袍,拒絕“彩排”。他表示說:“今日預演已有許多記者和攝影師在場,一旦明日見報便是既成事實。既然我的建議在同仁中並無很大異議,我請求立即對我的建議進行表決。否則,我隻有不參加預演,回國向政府辭職。”由於他的據理力爭,審判長當即召集法官們表決,結果準定入場順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國簽字順序安排。這次預演雖然推遲了半個多小時才進行,但梅汝璈卻為我國爭得了應有的位置,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出眾的口才,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的體現。隻有擁有良好的口才,才能夠在壓力和競爭中成就美好的人生。家長要向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督促孩子憑借出色的表達能力點亮自己的人生。

反思讓孩子不犯相同的錯誤任何一個家長都知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的話,那麼,孩子的才能是不會從天而降的。孩子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完善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並時時刻刻地反思自己。也隻有通過反思自己,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

孩子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時候孩子們喜歡高談闊論,批批這個,罵罵那個,至於該怎麼辦,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其實家長應該明白,要讓自己的孩子在看人析事時要學其之長,而非揭其之短,也就是要學會寬容。家長理應要求孩子做事有主見,處事果斷,幹脆利索而非拖泥帶水。應該讓孩子做到不張揚,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從容不迫的氣勢,在不慌不忙中處理好事情。也隻有讓孩子時刻牢記這些,他的人生旅途才會變得更加順暢。

一、讓孩子少怪罪別人,多檢討自己

生活中什麼樣的人都有,從而也就難免爭爭吵吵、生氣發牢騷。如果在一些非原則的問題上孩子也要爭強好勝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永遠也不可能有好心情。在生活中,孩子難免會和他人發生摩擦,應該教會孩子少怪罪別人,多檢討自己。

莎娜是一家銷售公司的員工,她精明能幹,常幫助經理製定銷售計劃,自己的銷售業績在公司裏也名列前茅。但是,莎娜與同事的關係卻總是處理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她經常發脾氣。莎娜心情好的時候,和同事們說說笑笑,打成一片;可是,如果哪位同事沒照顧到她的情緒,無心說了句什麼話,在別人聽來根本沒什麼,而莎娜卻會馬上板起臉,轉身就走,或者毫不留情地把同事數落一頓。日子一久,同事們漸漸地都疏遠了她,不願再和她交往了。

所以說,經常發火是缺乏修養、氣量狹小或情緒不健康的表現,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些毛病,應及時幫助孩子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