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領導能力篇(4)(3 / 3)

堅強地對待失敗和魯莽地對待失敗是有區別的。堅強的孩子一方麵不怕困難,另一方麵他們又高度重視困難,冷靜地、深刻地研究和解剖困難,分析它的原因,理智地尋找征服它的途徑。這種明智的態度可以大大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而那種魯莽的孩子在麵對困難時候,雖然具有勇氣,但隻是莽撞行事,橫衝直撞,看起來很堅強,實際上不但無濟於事,有時還會導致事情朝相反的方向發展,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麵。這是不可取的。

二、讓孩子對失敗作出最有益的反應——“輸得起”

成功,需要一種從一個失敗走到另一個失敗,卻始終能夠不喪失信心的心態。鬆下幸之助說:“成功是一位貧乏的教師,它能教給你的東西很少;我們在失敗的時候,學到的東西最多。”因此,家長不要害怕孩子失敗,要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不可能成功。

很多家長期望孩子事業成功,但孩子僅靠學校傳授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孩子還必須具備為人的智慧。要知道生活是最嚴厲的老師,與學校書本教育的方式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得首先遭受挫折,然後從中吸取教訓。大多數孩子不知道從失敗中悟出道理,所以隻是一味地逃避失敗。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孩子總是循環往複地犯著同樣的錯誤,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在學校,孩子可能會因為沒犯錯誤而被認為是聰明的學生;而在生活中,孩子的許多智慧恰恰來自於曾經犯過的錯誤,如果孩子真正從所犯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那麼他今後的生活就會發生改變。

孩子失敗了,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失敗者,而失敗僅表明孩子尚未成功。跌跤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而是邁向成功的另一個起點。經驗告訴人們:隻要我們持續地用力敲門,它最後總會開的。

三、讓失敗增加孩子的決心和勇氣——“我能贏”

總有一些困難挫折伴隨著孩子成長,這就是現實人生。在失敗麵前,家長必須讓孩子堅強起來,冷靜麵對失敗。失敗與成功,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今後未來生活中失敗時,不能把它視為是一時的退卻或戰勝失敗的考驗,反而當作是命中注定,那麼他將會被失敗所擊潰!這一點家長應該銘記在心。隻有當孩子甘心承受失敗,並且失去再嚐試的意願時,才是真正的失敗。

有許多孩子,離開學校走向社會,遇到障礙的時候,便對所追求的事物心灰意冷。這時家長應該教育孩子,麵臨困境的時候,就是向命運挑戰的時候,要有拒絕失敗的勇氣。當然,輕易打消念頭、退縮放棄是很容易的,但是這樣的做法恐怕不是家長所希望的。

家長應反複鼓勵孩子:“你一定會勝利!你一定會勝利!”家長要牢牢記住:孩子跌倒算不得失敗,跌倒後不站起來才是失敗!

四、讓孩子不要輕易被“拒絕”打敗——“不放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人員用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當南瓜逐漸長大時與鐵圈互動產生多大的力,以便了解這個南瓜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

最初,他們估計,南瓜最大能夠承受大約200千克的壓力。最後當研究結束時,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2000千克的壓力後才產生瓜皮破裂現象。他們打開南瓜,發現南瓜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狀纖維,試圖突破包圍它的鐵圈。為了吸收充足的養分,南瓜的根部延展的範圍令人吃驚,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後這個南瓜獨自控製了整個花園的土壤資源。

南瓜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外力,那麼孩子隻要敢於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奮進,就能夠承受超過家長所預計的壓力。

桑得斯上校是肯德基炸雞連鎖店的創辦人,他在65歲時,才開始從事這個事業。在創業之前,他身無分文且孑然一身,當他拿到生平第一張救濟金支票時,金額隻有105美元。但他不怪這個社會,也從未寫信去罵政府,僅是心平氣和地自問:“到底我對人們能做出何種貢獻呢?我有什麼可以回饋的呢?”隨之,他便進行反思,試圖找出自己的長處。